历史的纱幕下,安禄山这一角色迷雾重重。尽管有人试图为他“洗白”,但在权谋与战乱的交织中,真相远比传闻复杂。今日,我们揭开这层纱幕,探寻真实的安禄山,这并非是对他的美化,而是还原一个历史中鲜为人知的安禄山。

在历史长河中,安禄山的形象或许被误解与谣言笼罩,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本文深入挖掘安禄山的真实面貌,还原他在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与命运。让我们穿越时空,揭开那层迷雾,探寻那个或许英勇、或许曲折的安禄山真实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突如其来,安禄山的崛起其实毫不意外】

安禄山,原名轧荦山,出身突厥贵族。年少时漂泊边疆,迫于生计,他涉足诸多阴暗之事,鸡鸣狗盗无所不为。这位曾被忽视的小人物,却险些颠覆大唐盛世。然而,他的出生背景,注定了他无法平凡度日。

原想以偷羊充饥,安禄山却不慎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捕获。依照唐律,此罪当斩。然而,安禄山胆识过人,竟向张守珪求情,承诺能歼灭两蕃。他深知人心,巧妙利用张守珪的弱点。张守珪竟被其说服,决定给予他一次生机。

机会不期而至,安禄山展现了他的超凡身手,成功完成任务,让张守珪刮目相看。这位边疆少年,竟拥有如此非凡的才干与胆识!张守珪心中暗自赞叹,决定将他收为义子,并提拔他担任偏将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守珪的麾下,安禄山迅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勇猛果敢,善于运筹帷幄,深受长官的青睐。鉴于此,张守珪决定将他举荐至朝廷,以施展其卓越的才华,为国家尽忠职守。

顺风顺水,似乎是天意眷顾。安禄山擅长捕捉时机,更擅长取悦权贵。他深知,仅凭偏远小吏的推荐,难以在朝堂立足。因此,他极力结交朝中显贵,慷慨赠予金银财宝,不惜一切代价换取他们的青睐。

有人指责他投机钻营,然而,投机者岂能长久顺风顺水?安禄山的野心远非金银珠宝所能满足,他渴望的,是那份能让边陲小卒也在朝堂上掀起波澜的权势与地位,那是他心中的荣耀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用安禄山,唐玄宗犯下的第一个错误】

在唐玄宗的赏识之下,安禄山于736年得以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凭借张守珪的极力推荐,这位出身低微的胡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入朝为官,担任平卢军使,肩负起管理边疆军事的重任。

唐玄宗为何青睐一名偏远小兵?原是陛下渴求安禄山般的人才——既为胡人又忠诚无比,用以平衡汉族力量。然陛下未曾料到,野心勃勃之人岂愿沦为制衡之棋。陛下只见安禄山之忠诚,却未窥其谦卑背后隐藏的狡黠与雄心。

安禄山深知单凭皇帝宠信难以在朝廷立足,便设法腐化朝廷,以金钱贿赂权贵,谄媚宰相。李林甫在世时,尚能稍加约束安禄山,然其逝世后,朝中仅余杨国忠为相,而杨国忠对军事一窍不通,无法遏制安禄山的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宝十年,安禄山手握重兵,荣任河东节度使,麾下雄师十余万。兵权之重,足以引发野心家之贪婪。唐玄宗虽视安禄山如亲子,却未曾预见亲子亦能成患。至天宝十四年,这猛虎饥饿难耐,终于显露獠牙,野心毕露!

安禄山竟然背叛了朝廷!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撼着整个大唐帝国。曾经忠诚的将领,如今却成为叛乱的罪魁祸首,令人难以置信。大唐的安宁与稳定,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岌岌可危。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自封帝号,建立“大燕”国。他纵容军队在河南地区肆意屠杀,致使北方陷入混乱与战火之中。胡儿安禄山掀起的这场风波,几乎将大唐帝国一分为二,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唐玄宗在危机面前显得手足无措,而保卫大唐的重任却落在了太子李亨的肩上。李亨果断斩除奸臣杨国忠,又迫使唐玄宗忍痛赐死宠妃杨贵妃。老皇帝心力交瘁,只能率领王公们仓皇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禄山攻陷两京后,军威愈盛,竟暗中向唐玄宗抛出橄榄枝。他暗遣使者,企图与旧主和解。唐玄宗心中犹存一丝父子情,欲应其请。然朝臣们坚决反对,唐玄宗无奈,只得下定决心,誓将叛子安禄山讨伐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