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了五倍,“老粉丝”从淮海路跟随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了五倍,“老粉丝”从淮海路跟随过来

作为徐汇区属医院内唯一一家三级乙等医院,中心医院新院落户徐汇南部后,将给徐汇居民带来怎样更好的医疗服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看到,搬入新家后医院大了很多,分为中楼、北楼、南楼三栋大楼。

下午四点,门诊四楼的内镜中心内有不少病人在等待做内镜。试运营一段时间以来,内镜中心病人已经达到了每天150人次。“我们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原来比较复杂的毛病看病都比较远。”徐阿姨说,“徐汇区中心医院搬到家门口以后,看病方便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不少徐汇区中心医院的“老粉丝”从淮海路跟随过来。一位老伯告诉记者,一直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看高血压,“和医生都熟悉了,对我的疾病、身体情况也比较了解。没想到这里大了很多,门诊条件都很好。”

病人眼中的“大”了很多,其实是大了五倍

“相较老院区,各科室门诊、病房都有了较大幅度改善和扩容。”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刘厚宝表示:“新院的占地面积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是22万平方米,都是原来老院区的5倍,硬件改善是非常明显的。”

从今年2月26日新院区试运行至今,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人气也暴涨:门急诊1.98万人次,同比上涨4.95%;住院患者1.22万人次,同比上涨8.03%;手术患者1.80万人次,同比上涨13.12%;三四级手术量4888台,同比上涨24.09%。

而为了这次整体搬迁无缝衔接,徐汇区中心医院也是费尽心思,针对危重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搬迁计划,做到“原院有人送,路上有人陪,新院有人接”,实现无缝运转,力保每个患者都能安全转运。

打造一流的承上启下区域医疗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一流的承上启下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徐汇区中心医院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升级,更是紧紧围绕“国际国内一流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对标国际理念、中山经验,打造一流功能布局与服务流程。

在全面开启新一轮医联体建设,中山-徐汇医联体深度联合,发挥徐汇区中心医院承上启下功能实施三同三质同质化管理。

“2016年4月16日,徐汇区-中山医院医疗联合体成立。2023年2月22日第二轮签约,医联体辐射规模扩大。”徐汇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汪志良介绍,中山-徐汇这个紧密型医联体,对标中山专科联盟,培育了心内科介入、外科微创、消化内镜、康复治疗等鲜明的特色专科。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张旭院士工作站、“大国工匠”周平红内镜工作站相继落地。

在承上启下的功能上,徐汇区中心医院上转患者科室主要集中在普外科、心内科、内镜中心、泌尿外科、胸外科、肿瘤科等科室,患者类型主要为术前抗感染、新辅助化疗等患者,接收中山医院的术后及稳定期病人的转诊,主要集中在多发伤稳定期、心胸外科术后、肿瘤晚期、肿瘤术后、恶性消化道梗阻病员姑息性治疗转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互联网络成为了桥梁。“上海徐汇云医院”是上海首家互联网+AI医院,开创了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未来,还将进一步成为示范引领智慧医院,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强腰、立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徐汇方案”持续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腰、立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徐汇方案”持续优化

如何聚焦医疗服务“强腰、立地”!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的徐汇区,还将不断强化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配置结构。

徐汇区区卫健委主任何悦介绍,

目前徐汇区拥有两家区域医疗中心--徐汇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力争在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上达到市级医院水准。其中,徐汇区中心医院新院区为徐汇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区域南北医疗资源布局、满足徐汇南部居民医疗需求的重大民生项目。

以两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徐汇区打造区内医学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平台,赋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专家下沉社区,开展门诊、带教、查房等工作,为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重点加强两家区域医疗中心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徐汇区中心医院已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国家卒中中心”“国家心脏康复中心”认证,市八医院已通过“国家泛血管建设单位”审核,并取得上海市心肺疾病与人工智能工程中心分中心。

吕娜表示,

徐汇区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建设,强化上下转诊与横向协作,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通过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机构协同联动,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功能化、人性化、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徐汇方案”,让居民能在家门口获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