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功能泌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有30%的人群可能患病。该疾病正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然而,很多患者在医院检查时容易不由自主地情绪紧张,这种情况下排尿产生的数据并不够准确。如果能把监测环节转移到家中,并将数据实时更新,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

6月15日,在“第八届功能泌尿学术年会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泌尿外科青年医师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一款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黄海教授主导研制的便携式尿失禁监测设备,在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面前亮相。这款设备不仅能实现智能监测,还可以辅助进行智能化诊断和疾病预警、数字疗法、远程智能评估疾病进展,将帮助更多医疗机构提升对尿失禁的干预管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黄海教授。

推出居家便携式尿失禁监测设备

提升数字化全病程管理能力

尿便失禁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当患者感觉自己有尿频尿急症状前来就诊时,医院会先请患者做尿流量检测,用来检查患者的尿液流量、尿液排出曲线等指标。然而,很多患者在医院检查时容易不由自主地情绪紧张,这种情况下排尿产生的数据并不够准确。如果能把排尿监测环节转移到家中,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会更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黄海教授和黄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研发了一款国际先进的居家便携式尿失禁监测设备。

“欧美生产的类似仪器市场价格可能在15万元人民币左右,我们这台便携仪器市场价是500元左右。仪器小巧便携,可以揣进兜里,患者能随时使用设备。”据黄海教授介绍,通过蓝牙连接,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手机app或小程序中。“我们对比使用居家便携设备和医院常规检测设备的患者数据后发现,患者使用前者在家中自测三天后的数据是更准确的,便于我们更好地诊断。”

除了监测,该设备还可以辅助进行智能化诊断和疾病预警、数字疗法、远程智能评估疾病进展。目前,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科的每张病床上都为患者免费配备了一件设备。

据了解,该设备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尿便失禁干预技术及产品综合示范应用研究项目》中推广的设备。与此同时,依托该项目,专家团队还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穴位及胫神经电刺激器、盆底电刺激器等尿失禁无创治疗设备,开展了国产悬吊带植入术、国产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等国内领先手术技术,提供了适合国人尿失禁全程诊疗体系。

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尿失禁患者不足一半

专家呼吁加强公众对疾病的认知

尿失禁是功能泌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有30%的人群可能患病,也被称为“社交癌”。

“在门诊就可以发现,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不足一半,部分患者因漏尿尴尬羞于就医,盲目使用各种所谓的“偏方”,耽误了疾病早期诊治。”黄海教授介绍说。

黄海教授介绍道,妊娠及分娩是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子宫增大、盆底肌衬托力降低、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孕晚期女性发生漏尿的比例约为42.4%,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的比例高达70%,而产后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高达56.0%,二胎甚至多次妊娠的宝妈尤甚。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尿失禁的主要因素,发表在《临床外科杂志》的研究表明,2025年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数量将达到7500万人。

正因尿失禁的病因复杂,加强公众对尿失禁疾病的认知,提高尿失禁患者的就诊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发起尿失禁“荧光行动”,希望汇聚全国各省市尿失禁专家的力量,通过科普教育、义诊等活动,消除偏见,为困扰在尿失禁烦恼中的患者点亮希望,重获自如人生。“去年,‘荧光行动’共惠及约15万名居民,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多中心联合,将数字扩展到100万名。”黄海教授称。

培养青年泌尿外科人才

促进泌尿外科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青年医师在泌尿外科学的发展中挑大梁,成为真正的“生力军”呢?大会现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泌尿外科青年医师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黄海教授被聘任为首任主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海教授为专委会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表明专委会将聚焦三个点培养青年泌尿外科人才:一是依托专委会建立健全功能泌尿亚专科青年医师培训体系;二是专设青年泌尿医师发展基金,鼓励他们提想法、敢实践;三是设立青年医师交流平台,分享成果,促进合作。

据悉,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泌尿外科青年医师专家委员会是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申请设立的,将全面指导青年医师的能力建设,加强培养和学术交流,促进泌尿外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刘文琴 唐密 卢俊霖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