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北约竟然部署了38万大军围堵俄罗斯,而且西方多个国家也已经逐渐取消了援乌武器使用限制,这个举动让外界不少人表示担忧,纷纷在猜测西方国家的用意。

同时,外交部发言人也向外界透露,王毅将在6月10日至6月11日前往俄罗斯进行面谈,一直以来,中俄的关系最受外界的关注,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次的访问俄罗斯被称为“中俄肩并肩”,不少人好奇这是怎么回事,王毅外长去俄罗斯究竟是所为何事呢?

北约38万大军围堵俄罗斯 王毅前往俄罗斯

就在6月7日,美白宫发简报称,大约有8万名美军被派往或部署在北约国家,以确保美盟友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报还指出,沙特境内约有2300名美军事人员,约旦约有3800人,尼日尔约有700人,黎巴嫩有75人。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4年06月08日关于白宫称在北约国家部署约8万名美军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4日报道,北约正在制定计划,如果未来北约与俄罗斯发生战争,北约将沿着西欧多个“陆地通道”紧急部署数以万计的美军。

北约官员称,为了应对俄罗斯可能发动的进攻,北约成员国去年同意让30万军队随时待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同额俄罗斯发生战争,那么北约也已经做好了全面的计划,美军的主要调动路线将是通过荷兰的鹿特丹港前往德国和波兰。

不仅如此,北约计划中的调兵通道还包括从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出发、分别穿过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前往匈牙利等路线,还制定了通过挪威、瑞典和芬兰的调动路线。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4年06月06日关于30万军队随时待命,“北约正制定与俄开战后的军队调动计划”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制定的路线上看,北约38万士兵已经全面将俄罗斯给包围住了,而且布置的十分全面,为的就是防止俄罗斯突袭,从而导致军队调动失败。

与此同时,美已经允许乌军在哈尔科夫周围的俄领土上使用美武器进行有限打击,此前已经有几个欧洲国家逐渐取消了对乌武器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不少人表示担忧,认为这样的举动会加大两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将导致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在5月13日时,北约就在欧洲举行了该组织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空降演习,以向俄罗斯发出威慑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进行了回应,他称,如果西方国家希望在战场上解决乌克兰危机,莫斯科已经做好了准备。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4年05月14日关于北约最大空降演习对俄罗斯发出威慑信号,拉夫罗夫:已做好准备!普京提名新防长,背后有哪些考量?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北约派38万大军围堵俄罗斯,以及制定一些计划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根据法新社6月5日的报道就能看出。

普京在回答法新社的问题时称,没有必要寻找俄罗斯的帝国野心,根本没有,普京还公开告诉北约,没有必要寻找不存在的东西,不要把俄罗斯描绘成敌人,这样只会伤害到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还称俄罗斯想要攻击北约的想法是一派胡言,胡说八道,从这里就能看出,北约的担心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就是要即将要举行的和平峰会,我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加6月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是此次的和平峰会没有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要素。

毛宁强调,中方对于召开和平会议的立场是公平、公正的,不针对任何一方,而且不参会并不代表不支持和平,在劝和促谈上,中方是最坚定、最积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的和平峰会并没有邀请俄罗斯前去参加,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对等、不公平的会议。

俄方对我国的立场法发表了回应,佩斯科称“中国从一开始就表示,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寻求解决乌克兰冲突的方法既不符合逻辑,也米有前景,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在这方面,俄罗斯的立场与中国完全相同”。

信息来源:财联社2024年06月01日关于中方确认不参加6月的乌克兰和平峰会 俄方回应:支持中国立场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王毅外长在6月10日会面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王毅表示,过去一年,金砖合作有亮度、有速度、有力度。

还表示,就在普京访华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双方要全力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按照战略引领推进各领域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强调发展中俄关系是双方基于各自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不针对第三方,更不会为外部阻挠所干扰。

王毅还指出,面对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维护单极霸权两种力量的较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取向的碰撞,应顺应历史潮流,站在公道正义的一边,做出正确的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夫罗夫表示,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共同明确了俄中关系的发展方向,取得新的战略协作成果。

并且还表示俄方愿意同中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平台密切配合,加强外交协调,最后双方还就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以及乌克兰危机等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4-年06月11日关于王毅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2024年06月11日关于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不仅拒绝了和平峰会的邀请,还赶赴俄罗斯参加金砖外长会,这样的决定印证了我国此前说过的中俄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不应当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预和限制。

中俄两国在合作上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此前北约多次对俄罗斯施压,俄罗斯也是多次警告,这两件事情就能看出,北约给俄罗斯施加的压力越大,中俄“肩并肩”的合作就会越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之间的合作如今也是越来越深入,两国之间的关系同样坚不可摧,但是在历史上,两国之间同样也有冲突。

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的直接接触始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是中俄关系史的第一个阶段,沙俄不断向东方扩张,与清王朝建立了国家关系,但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俄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和领土扩张,包括对东北的军事占领,这个时期中俄关系从平等走向不平等,变为侵略压迫与被侵略压迫的关系。

1958年,中苏之间因“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发生争执,1960年中苏关系紧急恶化,援助也大大减少直至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军事冲突,苏联一方支持印度,1969年,中苏在边境爆发大规模军事冲入,其中包括珍珠宝岛事件,两国一度处于核大战边缘。

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开始实行较为缓和的外交政策,得到我国方面的积极回应,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双方才得以恢复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1年12月27日,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会谈纪要》,其旨在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

中俄关系迈进了新的历史阶段,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1996年中俄正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现在,中俄关系在全球政治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曾经送给我国一份极其珍贵的大礼,那就是我国开国大典的彩色胶片,这是一份对我国来说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中,开国大典是黑白色的,而且镜头也不多,直到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俄罗斯给我们一部名为《重生》的纪录片,谁也没有想到里面竟然是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

这份沉甸甸的礼物由俄罗斯的总统出面,作为大礼直接赠送给我国,这份礼物可以说十分的走心,这段珍贵的历史,得以重见天日。

信息来源:京报网2022年10月13日关于尘封70年开国大典彩色影像揭秘,俄方赠送的这份国礼为何如此沉甸甸?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熊猫外交”为中俄友谊增添光彩,大熊猫丁丁和如意前往俄罗斯开启了它们的旅途。

而“熊猫外交”也体现了俄罗斯和我国当前的良好关系,普京对此也十分高兴,在谈到大熊猫时,脸上露出了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莫斯科动物园早在1957年时就已经迎来过大熊猫,这是我国为纪念两国友谊赠送的,在50年间,动物园先后接待过5只熊猫。

对此普京十分感谢我国向莫斯科动物园提供两只熊猫,并且表示,这是对俄罗斯、对我国专家异常尊重及信任的表现,还称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家象征,高度评价这一友好姿态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2019年06月07日关于外媒关注:建交70年,“熊猫外交”为中俄友谊添光彩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可以看出中俄之间的友谊越来越稳固,尤其是俄罗斯送的开国大典,对我国来说,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足以让我们铭记。

结语

从北约的动作上来看,他们针对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同时也是我国,而中俄之间的关系,在日后也会越来越深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事上,我国和俄罗斯多次强调并不会结盟,但是在合作上,双方将会不断地加深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仅加强了两国的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而且对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北约呢,俄罗斯多次进行过警告和强调,但是却依旧向俄罗斯施压,这样的结果会让中俄两国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