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是1955年授衔元帅和大将20位开国元勋中最受争议的将领之一,为什么他是以上这些将领中唯一的行政五级?又为什么他能被授予大将军衔呢?我们今天就来简单的探讨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出生于1908年,这也是元帅和大将20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1925年入党,黄埔五期毕业,参加南昌起义任排长,职务虽低但也算是参加了建军三大起义,随后辗转去了洪湖苏区从事军事斗争,在公安会师成立红二军团时,许光达任红六军17师师长,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整编,他不仅在1930年土地革命战争刚开始的阶段就成为了红军师级干部,而且由于红二军团战损率非常高,他和贺龙元帅成为了活到1955年授衔时红二军团成立时仅有的师级以上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许光达因伤被送往苏联休养,在东方大学他学习了几年先进的坦克技术,这为他后来成为我军第一任装甲军司令员并成为“中国装甲兵之父”打下了基础。抗战开始后许光达回到国内,先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后出任教育长,这个职务接替的是罗瑞卿和刘亚楼,说明他虽然出国多年,但依然在军内地位较高。中后期他回到了老部队120师任独立2旅旅长,后出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抗战期间在前线部队许光达地位不高,最多也就算上将的资历。

解放战争中许光达先担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后归西北野战军建制,成为彭老总麾下将领,整编为第一野战军后先出任第三军军长,后任第二兵团司令员统一指挥第三、第四、第六共三个军作战,正式成为首任十六个兵团司令员之一,可以说许光达被授予上将是足够的,但要更进一步还必须借助外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后,许光达被任命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始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开国首任空军、海军司令员都有留学苏联的背景,许光达也不例外。由于即将迎来抗美援朝作战,各类坦克车十分重要,此时他承担了与苏联人对接的大量工作。1952年他被定级为正兵团级,1955年授衔被授予大将军衔许光达和王树声是仅有的两位正兵团级大将,王树声因为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所以争议较小,许光达成为大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方面原因是他在湘鄂西苏区资历老,早期级别高。众所周知,湘鄂西苏区部队是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和一野的老底子,他在1930年红二军团整编时就任红17师师长,这是其他竞争对手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方面原因是他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在彭老总麾下的三年,他在榆林、宜川、扶眉、兰州四大战役中指挥得当,而且他谦虚的性格也得到了上到彭总,下到普通指挥员的一致认可,他成了唯二的一野兵团司令员之一,至少是迈入了大将的最低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方面原因是他当时任职装甲兵司令员,与苏联打交道也要讲究对等原则。作为装甲兵司令员他对接的苏联人均属于装甲兵元帅级别,如果他仅为上将的话确实与苏联老大哥有着级别不对等的问题。

最后的一个原因是许光达的竞争对手们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同为一野兵团司令员的王震是湘赣苏区出身,1934年才带部队来跟红二军团合并,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最早的湘鄂边苏区出身,其次王震在新疆处理民族问题态度过于严厉,受到一定影响;肖克其实是红一方面军出身,也是长征时期才跟红二军团合并,有人说肖克出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理应被授予大将,但其实满打满算肖克仅仅担任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仅2个月,抗战和解放战争肖克在作战时战绩一般,而且有草地分兵时态度不坚决的“底子”,所以肖克想被授予大将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一野就两个兵团,所以正兵团级以上将领较少,所以许光达的竞争者不多。

也正是因为许光达争议较多且他也多次向中央写信要求降低授衔,所以最后他被定为行政五级(正部级),这也正体现了中央决策的高明之处,既授予他大将符合了原则,也能兼顾各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