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土地财政”是地方最重要的收入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缺少产业链,投资吸引力也不大,工商税、个税的财政收入只能说非常一般,卖地往往是这些地区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依靠着卖地,这些经济欠发达地方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开始大搞基建,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同样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待遇也有了较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都乐观的认为,这样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毕竟土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成本非常低,只要想卖地总能想办法腾出土地来。

很少有人考虑过的问题是,土地财政的真正来源,不是开发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个个透支了未来30年收入贷款买房的家庭。

说白了,土地财政从来都不是一笔可持续的财政来源,卖地本质上是一次性收取了一个家庭未来30年的部分收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税收。

不过在房地产火热时期,大家都被眼前的泡沫遮蔽了双眼,炒房客如此,开发商也如此,不少地方政府同样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地方依据卖地收入乐观的大肆举债发展,大量无用或过度基建的项目浪费了大量资金,政府财政收入高了,自然不会亏待公务员,这也是过去多年来公务员收入水涨船高的根本原因。

到了2024年以后,多个高负债省份的基建项目被全面叫停,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控制财政收支平衡,过去举债搞基建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叫停基建确实缓解部分地区的财政压力,但另一个问题在于,吃公家饭的体制内人员逐年上涨,这挤占了大量政府可支配收入,这个问题不解决,地方政府想要摆脱地方债困境是不太现实的。

很多人都会好奇的是,到底有多少人是吃财政饭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23年的公积金报告显示,缴纳公积金的政党机关工作人员大约有4800万人,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编外人员、临聘人员,加上这两部分体制内雇佣人数可能在8000万至1.2亿人之间。

这还不算完,因为已经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还没算进去,同时国企和集体企业还有大约3200万人。

很多人一听到国企,就会觉得这家企业一定特别厉害,现实则不然,相当大一部分国企实际上是依靠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才能生存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体制内工作人员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呢?

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复,但从政府的支出数据来看,这个数字肯定小不了。

2012年,地方行政支出占据地方可支配收入的约3成,到了2020年已经上升至6成。

这还是全国平均数据,具体到地方,情况会更加夸张,许多地方的经济完全是由公务员和围绕公务员展开的服务业组成。

比如前段时间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乌蒙山某县的财政收入只有7.02亿,体制内的薪酬开支却高达26.3亿元。

土地卖不出去以后,许多地方的财政缺口逐渐变大,不少地方一度出现了体制内工作人员工资停发的情况。

为了保证工资的正常发放,不少地方开始了“大甩卖”,未来30年的停车场经营权,未来30年殡葬权、未来30年食堂经营权等,只要价格合适都可以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大甩卖”,许多地方总算是能喘一口气,但这里的问题是,出售未来几十年的经营权不是一条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等这些能卖的都卖光了,未来又要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