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16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在黑龙江大学举行。

论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湖南工商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著名经济学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黑龙江大学供图)

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迟宝旭在致辞中强调,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生产力研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熊映梧先生在国内较早提出“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多年来,黑龙江大学理论经济学科积极汇聚多方力量,紧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经济学的发展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相关决策建议在东北振兴和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借助这次论坛的推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与学界同仁一道,为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本次论坛共进行12场专题报告,三个平行论坛同时开展讨论,共计29位学者发言,数十名学者参与讨论。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等主题展开了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黑龙江大学供图)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枫表示,本次论坛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质生产力”这两个核心概念全方位、多维度展开研讨与交流。各位经济学家围绕论坛主题,深度讲解,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据悉,本次论坛聚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质生产力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论坛成果为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质生产力理论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贡献了新观点和新思想,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实践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黑龙江大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