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正式“废史立牧”。此后被东汉朝廷任命为“州牧”成为汉末大军阀的标准配置,比如兖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绍、荆州牧刘表、豫州牧刘备等等。奇怪的是,汉末大军阀袁术到死都不是东汉朝廷任命的“州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州刺史在辖区内设置固定治所以来,“州”成为东汉级别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划,“州刺史”也成为级别最高的“封疆大吏”。但地方官毕竟是地方官,东汉级别最高的地方官“州刺史”的秩禄为“秩二千石”,与太守、国相、大长秋(宦官担任)、杂号将军一个级别,“州牧”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东汉时期的官场便有了一个不成文惯例:某个官员的官职级别超过“秩二千石”以后,一般不再让其出任或者兼任“州刺史”。这个惯例几乎贯穿东汉始终,直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才打破。而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朝廷对群雄的官职任免依然沿用这一惯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平六年(189年),进入洛阳的董卓为了拉拢人心,表奏汝南袁氏的代表人物袁术为后将军。东汉后将军的秩禄为“秩中二千石”,与“三公九卿”的“九卿”相等,比“州刺史”高了两级。按照东汉的惯例,已经当上后将军的袁术便不能在出任“州刺史”以及“废史立牧”后的“州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袁术因为与董卓翻脸而逃到南阳避祸,但好面子的袁术直到僭越称帝以前都没有辞去后将军的官职。正因如此,袁术就一直没有被东汉朝廷任命为“州牧”。袁术后来自称“扬州刺史”和“徐州伯”,但这两个头衔都没有得到东汉朝廷的承认,属于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