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上海,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由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三峡上海院主办,三峡智慧水务公司承办的“2024数字水务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专家、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分享国内外数字水务建设的技术和经验,为加快构建数智化水务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数字水务创新论坛现场 摄影:崔徐波

一次水务数字化创新实践的交流

水是生命之源,水务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石。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各国普遍面临水务基础设施老化、修建资金短缺等难题,构建更具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水务系统已经迫在眉睫,水务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是其应有之义。

问题引领方向。“输入低质量的数据,输出的也会是低质量的结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乔比·博克索尔(Joby Boxall)在统计英国供水管网使用年限时发现,超过60%的管网年限未知,在他看来若无法获取准确的基础信息,基于数据的城市决策也将是无意义的,因此数字化工作不可或缺。

“当前,管道破损和错接情况严重影响我国城市雨天排涝能力,对此类情况进行调查是排水系统雨污同治的基础工作,重要目标是实现实时监控。”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同样指出城镇水务系统数字化工作的必要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管网将是水环境治理的主战场,她认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应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数字化和智慧化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数字水务创新论坛现场 摄影:崔徐波

管网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是感知城市水务的“触手”。“当前供水管网运行的主要挑战包括供水效率低、基础设施老化、智能化水平不足等。”宁波水表(集团)水务科技创新研究院部长黄旦光,以其企业所参与的长距离输水管线监测预警项目为例,分享数字智慧系统在辅助城市管网漏损预警方面的实践探索。

在安徽六安城北水质净化厂里,城区的27个泵站、7个水质净化厂、4座供水厂、5个调蓄池、1座中水厂、1座污泥处理中心,还有合计长达3950公里的供排水管网,被“浓缩”在一张数字大屏的方寸之间。“大脑”的背后,5000多个传感器分布在城市角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安水管家智慧调控中心 摄影:崔徐波

“这是以数智化为内核的水管家系统治理在六安的实际应用。”长江环保集团副总经理赵强说道。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六年来,三峡集团不断探索系统化治水方案,从全局的视角来摸清城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堵点和痛点问题,并通过搭建数智化管控平台实现厂网河一体化调度。

一次对于未来城市物联感知的想象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揭开了城市数字化新篇章,这一文件不仅为智慧城市勾勒了清晰蓝图,也为智慧水务等前沿行业铺设了“黄金跑道”。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高昊旻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力量的牵引下,未来的城市水系统又会是什么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在其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未来绿色低碳安全城乡发展对策的思考,分析了当前我国碳中和愿景下城乡水系统所面临的各类挑战。他指出,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将在源头污染控制、智慧管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水信息学教授伏广涛将城市水务管理模式分为四个阶段:数千年前人们在古城周边开凿人工河道是以经验为中心的第一代;15世纪开始,西方国家逐步形成对于水的研究理论,开启以实验和理论为中心的第二代;19世纪50年代后,形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第三代;进入以数据为中心的第四代后,人机交互成为基础,决策将实现自动化。

“人工智能可以将水务系统中传感器和摄像头收录的监测结果、图像影像等海量数据背后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实现风险预测、自动化控制、智能决策、故障预测等。”三峡上海院AI创新团队负责人徐涛表示,“人工智能+水务”大有可为,三峡集团在新能源、水电等行业的数字化经验可以在水务行业创造性应用。

据了解,三峡集团正在人工智能管网缺陷识别技术、基于图像识别的水质监测技术,以及生态环保行业大模型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重庆三峡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Gecko I”物联网多功能管道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城市管道“疾病”及“修复”的全面可视化诊断。图为“Gecko I”的功能示意图 长江环保集团供图

关于水厂的未来构想,在北京金控数据董事长杨斌看来,未来水厂一定是基于先进工艺,具备智慧化、集约化、无人化、资源化、装备化五大特征。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刘伟岩则认为,智能控制将成为智慧水务项目的标配,未来水厂管理将更注重标准化、系统性,更注重提升人力资源效能,污水厂从入水到最终出水,所有的生产、运行、维护、调度、服务均可在空无一人的“黑灯水厂”内完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作业。

一次产业间的融合互促

“预见期调整至3小时后,该区域可能形成河道洪水,请密切关注洪水上涨情况。”百度智能云水务业务部解决方案总监冯江播放的一段3分钟视频引起现场观众瞩目。

通过模拟预演,该平台实现了对某流域关键断面洪水的实时滚动预报,人们通过语音提问,可以获取包括不同断面洪峰流量、洪峰到达时间、洪水总量、洪水淹没范围等信息,并生成预案内容及应急方案,同时还可以设置特定场景进行预案推演,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城市水利建设、保障城市水安全方面的无限可能。

作为非传统水务企业代表,冯江表示未来的合作模式应当建立在多方参与的基础之上,包括数据、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各相关研究机构、行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等。

“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发展的‘必答题’,更需要社会各方携手,融合创新协同助力水务数字化转型。”三峡智慧水务副总经理、国际水协会数字水务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郭宇峰说道。

“与行业内外交流互促十分有益,这次直面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充满想象力的数字方案,让我深受启发,方向更明确。”气氛热烈的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依然觉得意犹未尽。此时距离论坛不远处,与论坛同期召开的2024世界环境博览会也在火热进行。

作为专注节能减排与环保的平台,2024世环会展览面积约26万平方米,涵盖上海国际水展、上海国际泵阀展、上海国际环保展、上海环境监测展、上海节能装备展五大主题展会,集中并全面地呈现了污染物防治及节能方面的先进产品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智慧水务公司在上海国际水展参展 摄影:崔徐波

“这是漂浮式多普勒流量计,可带水安装、带水维护,不影响排水管网正常运行,这是全量程液位计,高精度、小体积还节能,这些设备可为供排水管网的健康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为一体化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并实时预警管网运行风险。”三峡智慧水务公司现场讲解员指着参展的科技产品介绍道 ,“我们也是环保产业的一员,希望借助交流学习机会,共同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发展。”

(中国三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