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著名的两位红顶商人盛宣怀与胡雪岩,原本可以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却因为分属不同的权力阵营,加上对金钱的极度渴望,最终成为不共戴天的死对头。

在两人的暗战中,最先出招的是胡雪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雪岩画像,神似陈建斌

胡雪岩与盛宣怀初次见面时,他48岁,盛宣怀才27岁。

盛宣怀生于官宦人家,老爹盛康在湖北当副省长,分管粮食、民政和教育,都是油水很足的职位。按理说,盛宣怀的人生起点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稍微借点东风就能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偏偏他对于科举就是不开窍,勉强考中个秀才后就原地踏步,哪怕把眼睛熬成近视也考不上进士。

无奈之下,盛康在1870年托了关系,将26岁的盛宣怀送到大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

26岁的盛宣怀,在李鸿章的阵营里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幕僚,而穷小子出身的胡雪岩,此时已经是财大气粗的晚清首富,走到哪里都有一大帮子人前呼后拥。

假如盛宣怀继续担任最底层的军营秘书,成天负责起草一些没用的文书,那么两人压根就不可能有碰面的机会。

1871年保定的一场大水,给了盛宣怀登台表演的机会。他每天骑着马奔波在救灾第一线,一天连4个小时的觉都睡不上,面对各种物资短缺的情况,盛宣怀主动请缨,替李鸿章去上海“劝捐”。

上海滩富豪云集,肯拿出钱来支援的却寥寥无几。没办法,那时候大家的观念都是这样:我拼命赚来的钱,凭什么白白拿出来便宜了别人?

况且盛宣怀只是一位初出茅庐连个像样官职都没有的青涩小子,那群势利眼们根本就瞧不起他。就在盛宣怀灰心绝望之际,胡雪岩脚踏七彩祥云出现,他不光捐钱捐物解了盛宣怀的燃眉之急,还给盛宣怀送上了一份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不是胡雪岩有双慧眼,能够看出盛宣怀的前途无量。他可是彻头彻尾的商人,本质属性无利不起早,他选中盛宣怀,是想让其做个中间人,以便和李鸿章搭上线。

胡雪岩的背后大佬是赫赫有名的西征名帅左宗棠,本人极为清正廉洁,而打仗是件既烧脑又烧钱的事,左帅的脑子是够用的,但钱却无处可寻。

关键时刻,胡雪岩力挽狂澜,3天之内为其筹到10万担军粮,使得一向瞧不起商人的左宗棠对他刮目相看,胡雪岩也得以顺利进入左宗棠的阵营。

在左宗棠西征新疆时,胡雪岩替他向外国银行借了1870万两白银,尽管这笔钱要还高额的利息,但那是朝廷要发愁的事,左宗棠只需要花钱买装备打胜仗即可。他不知道的是,胡雪岩暗中与洋人勾结,赚取了高额的利息差,足足有288万两之多。

左宗棠虽然威名赫赫,却性格孤傲,在朝中势单力薄,和他同为曾国藩弟子的李鸿章则门生遍天下,还得到了朝廷信赖,大力发展洋务运动。胡雪岩看出其中有利可图,因此刻意亲近盛宣怀,希望他能帮自己带礼物给李鸿章,进而脚踏两只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左宗棠

李鸿章和左宗棠矛盾很深,其实这事主要原因在左宗棠身上。他看不惯李鸿章拉帮结派的做法,从心底里认为李鸿章只是哗众取宠,并无真才实学。

李鸿章则从心底里佩服左宗棠,很想和他搞好关系,无奈热脸一次次朝人家冷屁股上面贴,次数多了之后也是厌倦,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对着干吧。

古代的士大夫们,多数都对商人抱有鄙视的心理,李鸿章也不例外。加上胡雪岩是尽人皆知的左宗棠小弟,面对他的摇尾示好,李鸿章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胡雪岩不甘心就此出局,双眼紧紧盯着李鸿章的一举一动,处处想要插一脚。而盛宣怀自赈灾一事后得到李鸿章的信任,成为洋务运动的急先锋,又是筹办轮船招商局又是主抓矿务,这自然引起了胡雪岩的嫉妒。

胡雪岩迅速在头脑里勾勒出一个计划,先扳倒盛宣怀,进而打垮李鸿章,再说服左宗棠接手洋务运动,这样自己就可以狠赚一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