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至6月16日,第三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在雄安会展中心举办。百余名产、学、研、医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围绕肿瘤早筛预防医学领域进行分享,为助力雄安新区医疗发展水平提升建言献策。

会议伊始,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肿瘤早筛是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肿瘤早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肿瘤筛查和诊断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次大会的举办不仅为肿瘤早筛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疗同仁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雄安新区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通过本次大会,能够汇聚全球智慧,推动肿瘤早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在线上致辞中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早筛领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健康效益,但许多癌症,如食道癌、胰腺癌和卵巢癌,仍然多数在预后极差的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在前期肿瘤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其推广到其他癌症类型,可能会改变患者的预后。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推动肿瘤早期检测的发展和应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院士表示,肿瘤防治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始终占据着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攀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肿瘤防治工作。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针对高危人群采取合适的筛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升健康管理效果,还能实现医疗费用的总体节约,实现由高昂的已病治疗向低成本的未病预防投入的转变。

卫生部原副部长、华西医科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曹泽毅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意义重大。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国家的小康”。在慢性病中,肿瘤是生命最大的威胁之一,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主要在晚期,晚期死亡率高,且很难救治。肿瘤的发展大多有一个过程,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要让全体人民群众有这个认识,需要医务工作者、媒体等的合力宣传。雄安新区设立6年多来,成果显著,只要我们用建设雄安的精神来对待癌症,一定能够达到把癌症死亡率控制在最低,保证人民的健康。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带来了《人工智能助力肿瘤早筛与精准诊疗》主题演讲。他介绍说,大模型的新意在于对自然语言的处理能力和多模态的融合能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它们所能做的事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小宁等专家学者,依次围绕《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现状与未来》《银发时代:观念、技术与范式》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会上还举办了泛癌联合筛查技术创新论坛、早筛与保险融合发展论坛、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 、防癌体检与早筛门诊论坛、第三届国际遗传性肿瘤防控高峰论坛。

全国医学领域院士专家、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新区三县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医疗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报道:记者彭海峰

来源:雄安之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