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是一个大平台,四面环山,远处是层峦,近处是庄稼田,说是空中村落真不虚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太太说:这里曾经是八十多户人家的村子,现在还剩下三四十户。

可我一路看到住人的也不到十户了。

这里就是就峪里的王母岭,以前叫做王母岭村,现在合并到就峪村,我就坐在老两口的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前我来就峪写过一篇文章,有读者留言说有机会到王母岭转转,很不错的地方,这不,今天我就上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就峪沟底有水泥路盘旋而上,坡陡弯急,慢点开也就是十来分钟,不过要是走上来得一个多小时,我估摸着也就是三四公里的路程吧。

刚上来就遇到一对老夫妇从山路上返回,挎着篮子。我们跟着,在大平台上停下车后,不小心却走到后面的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男子洗着一堆我们不认识的野菜,院子里有核桃有梨有杏,说着话进到屋子里,他正忙着把野菜焯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这是准备“沃”浆水,问清了,这个野菜叫做“红芯”,男子说着,把野菜掰断一节,中间有个细细的芯,泛着红色,这就是得名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房子很老了,基本都是木结构的,问问年代,男子说他四五岁的时候盖的,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也也就是说,这个房子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盖的,那个时候这样的房子,放在平原上也是大房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院子出来,旁边的院子有人抽烟,看着他房子比较新,看门口的水泥上刻着字:20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汉说就是那一年盖好的,那个时候上山还是土路,水泥路还没有修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汉是从更高的山上迁下来的,那里的房子塌活了,政府帮他在这里重新盖了这个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谢谢了老汉的热水,回到停车的大平台,这里是原来的村委会,村委会的房子倒是很不错,不过旁边几间房子已经没有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沿着土路准备往上走走,说上面有个小庙,真是一个小庙:太白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香火的,我就燃起一枝香,虽然三尊神爷我不认识,相逢就是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一排人家,蜂箱更是多,场院看着很整齐,下面的坡地上三个人正在锄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视野很好,远望青山一层又一层,近看田野,刚才我们访问的几户人家,屋舍掩映在树丛中,现在都成了一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他们锄地的人打个招呼,准备过去,几只黑狗白狗花狗却从房檐下冲出来,算了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给锄地的人又打个招呼,落荒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土路接着走,两边的庄稼更是多样,有豆子有玉米有洋芋,坡地上还有猕猴桃,至于果树就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的人家一定是个勤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里想着,百十米后就看到人家的房子了,场院上晾晒玉米黄豆黑豆绿豆,旁边的管子长留着山泉水。

我还没有喊人家,一只黑狗就颠颠的跑过来,朝我身上扑,不过一点儿都不凶恶,倒像是热情的打招呼,不过我架不住这热情,衣服都弄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老太太闻声出来,说:滚滚滚,你这哈怂。

她说的是狗,语气却一点都不狠,倒像是训娃,那黑狗本训了,就接着钻到席片子下面接着纳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里凉快,来,进来。“老太太邀请我们进房子坐下。

房子里正对着有个纺线车,我小的时候家里也有。乌黑乌黑的,还能用不?还能纺线纺绳子,屋里还有个老汉,抽着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汉说这个房子八十年代盖的,原来住着一大家子人。他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上海二儿子在宝鸡,山下面还住着一个儿子。

真是一大家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子里木头柱子虽然熏得黑,但是很整洁,墙上还摆着一个牌子:”明白老人“。

我问这是啥意思,老汉话不多笑容多,老太太说就是不燃的意思。

刚才也是老太太出门看来客,看来老两口中,老太太负责外交工作,老汉不管这些事情。老太太慈眉善目,老汉眉眼刚毅,年轻的时候都是俊男靓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上的棍和刀收拾的很齐整,看来他们平时劳动强度不小,一问,老两口经营着二百多亩地。

其实我知道都是山林,把房子周边的地弄齐整了都算是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他们的豆子卖不卖,老太太说不卖,她连价格都不知道。不过我却看上她的黑豆了,老太太隐隐忽忽记得好像黑豆是五块钱一斤,我们就要二斤。

用袋子装完,老太太却找称去了,我说不用不用,谁知道老太太拿着一个手提秤过来,硬是给我们看,她给的分量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会儿闲话,我们就告辞了。

返回村委会前的大平台,一路下山,却看到一辆自行车骑上来里,是个半大老汉,这个老汉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王母岭翻过去,就是马岔沟,有爬山的驴友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山里其他的村子一样,再过几年,随着一代老人家的离去,这个王母岭的人家会越来越少。

要是你,以后会不会住在这里?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