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刺杀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吴国当时在位的吴王姬僚,在自己的堂哥姬光的邀请下,去姬光的府上吃饭。作为当代吴王,姬僚虽然对自己这位堂哥比较信任,但是正常的安保工作肯定还是很到位的。所以赴宴那一天,身为吴王的姬光,带了一大堆的亲信甲士,把姬光家里围得水泄不通。

而且,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甲士,几乎是形影不离,一直贴身保护吴王姬僚。正常情况下,哪怕有人想要刺杀吴王姬僚,在这么缜密的保护下,也不可能有机会。

然而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宴会期间,身为堂哥的姬光,主动提出,自己府上最近来了一个很不错的厨子,做鱼做得非常好,请求可以让厨子本人把鱼给端上来。吴王姬僚当时也没想太多,出于对鱼的好奇,就同意了自己堂哥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接下来,就在这位厨师恭恭敬敬地把鱼端到吴王面前之后,这个名叫专诸的厨子,却忽然从鱼肚子里面,抽出了一柄短剑,直接刺向吴王姬僚。当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条鱼上面,包括吴王姬僚,都没想过可能有人会刺杀自己。

所以,专诸这一剑,直接正中吴王姬僚的胸膛。仅仅一剑,便夺走了这位吴王的生命。

直到吴王姬僚被杀之后,身边的甲士才终于反应过来,意识到刚刚发生了一场刺杀事件。下一刻,几乎所有甲士都一拥而上,干掉了专诸。但他们的出手,终究是慢了一刻。在他们出手干掉专诸的时候,吴王姬僚早就已经死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吴王姬僚被刺杀之后,他的堂哥姬光,则是迅速接管了整个吴国都城,仗着自己的权势,强行继承了王位,成为了新的吴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后来那位和越王勾践争霸的吴王夫差,就是他的儿子。

至于这场刺杀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而专诸所用的那柄剑,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鱼肠剑。

在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这场专诸刺王僚的刺杀案,绝对算是最有名的刺杀案之一了。而从春秋历史的大背景来看,这场刺杀案,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但直接决定了吴国内部的王位归属问题,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吴越两国争霸的结果,间接影响了春秋后期的整体历史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场专诸刺王僚的刺杀事件,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曾经听过。尤其是鱼肠剑的名字,更是几乎家喻户晓。但对这场刺杀案背后的故事,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为什么当时作为堂哥的姬光,会选择以刺杀的方式,来争夺王位?为什么专诸刺杀吴王之后,作为幕后主使者的姬光,非但没有被问责,反倒是顺利继承了王位?这场刺杀案,除了 影响吴国内部的王位继承之外,还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想要讲清楚专诸刺王僚背后的故事,我们还得从吴国的历史开始说起。

吴国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据说吴国的初代国君,是周文王他大爷。当年周文王他爷爷,想要传位给周文王,但是周文王是他三儿子家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可能传到周文王手里。所以后来,周文王他大爷和二大爷商量了一下之后,干脆直接离开了周国,把继承权让给了周文王他爸。这样一来,将来王位自然就能顺位传给周文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在历史上,叫做‘太伯奔吴’,说的就是周文王他大爷离开周国之后,远赴东南,又建了一个国家。后来等到周武王干翻了商纣王,好不容易扩张到东南地区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家早就在这边建立了一个国家。所以接下来,周王室自然也就顺水推舟,给了一个正式册封,把周文王他大爷家的后人,都封在了这边。

历史上的吴国,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从吴国立国算起,接下来大概有三四百年的时间当中,吴国和中原地区的来往,却并不算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交通太不发达。从东南沿海地区,跑到陕西那边转一圈,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地处东南地区的吴国,和那些中原诸侯国其实很少有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春秋中期的时候,当时中原这边,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争霸。晋国为了拖垮楚国,打算从楚国旁边再扶持起一个强国,牵扯楚国的精力,这才想到了吴国。所以接下来,大概就在楚国的那位楚庄王去世几年之后,晋国开始派遣大规模的使团,远赴吴国,传道授业,把很多中原这边的先进生产技术,都打包送给了吴国。

这大概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了。

而接下来,在晋国的大力扶持下,吴国的国力自然迅速飙升,战斗力也是翻着翻的上涨。仅仅十多年之后,就成了楚国的心腹大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吴国内部,开始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晋国开始大规模援助吴国的时候,吴国这边在位的国君,名叫姬寿梦。这个姬寿梦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要不然他在位期间,也不可能搞定晋国,让晋国大规模援助吴国。

但同时,这位姬寿梦到了晚年的时候,却开始为继承人的问题发愁了。

当时姬寿梦遇到的问题,其实很像是他的祖先遇到的问题。姬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姬诸樊,次子姬余祭,老三姬余昧,老四姬季札。这四位王子,都非常优秀,但是最优秀的,还得说是老四姬季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史书记载,老四姬季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不但精通周礼,擅长外交工作,而且为人谦逊,名气极大。当时就连那些中原诸侯国,都曾经听说过老四的名声,而且还有很多人崇拜老四。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未来的吴国,可以由这样的老四来接手的话,未来吴国一定能发展得更好。但问题在于,这位素有贤名的姬季札,出生时间晚了点,前面还有三个哥哥。如果按照正常的嫡长子继承制,老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机会接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百年之前,姬家祖先同样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当时姬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老大老二直接放弃继承权,然后远走他乡。但是到了这个时代,这个办法就不太管用了。总不能为了让老四接班,然后让老大老二老三就此离开吴国,再找一个更荒凉的地方去开荒吧?

所以,姬寿梦临终之前,就和自己的四个儿子做了一个约定。按照这个约定,身为父亲的姬寿梦去世之后,老大首先接班。但是未来老大去世之后,不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只能传位给老二,然后再由老二传给老三,老三传给老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吴国这几个兄弟,既不用远走他乡,同时也符合了嫡长子继承制,也算是变相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说这兄弟四人,会不会在姬寿梦去世之后,因为权力而手足相残。这个问题,姬寿梦当时大概率也是想过的。

但从当时这四兄弟的关系来看,确实不会,因为这哥四个的关系,确实是太好了。而且,老大老二老三,其实也早就同意,要把王位直接传给老四。只是老四不愿意接受,所以后来才不得不作罢。

不过,姬寿梦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点:儿子这一代,确实有可能是手足情深,不会为了权力而翻脸。但是,到了孙子那一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一招不慎,酿成了后来那场著名的刺杀案。

就这样,在姬寿梦去世之后,老大姬诸樊顺利即位。老大接班之后,其实也想过直接把王位让给自己的四弟。奈何老四实在是不肯接受,甚至扬言如果老大强行让位,自己宁可去做个农民也不愿继承王位,所以老大才不得不暂时做了吴王。

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吴国的剧本,就成了兄弟齐心,共同发展吴国,对抗楚国的剧本了。

在之前的姬寿梦时代,吴国虽然得到了晋国的大规模援助,国力飙升。但是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起来,从来都不可能真的单靠外国的援助,就能立得起来。真正的强大,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到了四兄弟掌权的时代,吴国的首要任务,就是一边扛住楚国的打压,一边尽快扩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楚国那边也终于后知后觉,意识到吴国的威胁。所以后来,为了对抗吴国,楚国就又从吴国身后,扶持了一个越国。

这也是春秋后期,吴越两国争霸互杀的开端。

越国那边怎么样,我们暂且不说,只说吴国这边。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在四兄弟的团结一致下,吴国确实是被经营得蒸蒸日上,国力越来越强。尽管楚国经常打压吴国,但吴国还是顶着这种压力,逆流而上,越战越强。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很惨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吴国战死了很多很多人。甚至就连吴王本人,都没能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老大姬诸樊。姬诸樊在位总计十三年,在这十三年当中,姬诸樊对内以大哥的身份,团结兄弟,带着吴国稳步发展。对外则是展现出了一个强硬国君的形象,面对楚国的打压,迎难而上,经常亲自带头冲锋。

所以,十三年之后,当吴国进攻楚国的附属国巢国时,姬诸樊直接在战场上中了箭,然后不治身亡了。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在战场上的王国元首。

如此,老大死了之后,按照当年的约定,老二姬余祭接班。而老二登基之后,则是很快重演了老大的剧本。老二仅仅登基四年之后,就死在了吴越两国的战争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是当时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开始大力扶持越国。而越国被扶持起来之后,吴越两国的冲突,自然也就在所难免。在一次战争当中,吴国大败越国,俘虏了很多越国士兵。但是接下来,老二去看那些俘虏的时候,却被其中一个俘虏的越国士兵给刺杀了。

不得不说,老二的死,其实很冤枉,原本他是可以不用死的。

老二死了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该老三姬余昧上位了。此后的十七年时间里,吴国这边一直都是老三在位。而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吴国国力进一步提升,成了东南地区的头号强国。

与此同时,在这十多年里,老四其实也没闲着。在这十多年里,老四游历了很多国家,代表吴国和很多国家交好,并且得到了很多诸侯国国君的钦佩。同时,这些国家也都知道了吴国那边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等到老三去世之后,老四铁定会上位,而且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意思的是,十多年之后,当老三病重的时候,老四却再次拒绝成为国君。

此时的老四,不管是从民意角度,还是从法理角度,其实都是当之无愧的吴国王位第一继承人。早在几十年之前,大家就已经商量好,兄弟四人要兄终弟及。而且这几十年里,老四的口碑也是极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人都很支持老四上位,大家也很期待老四上位之后,能够带领吴国走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四却偏偏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后世史学界普遍没有结论,没有人能说清楚,当时老四到底是怎么想的?面对已经唾手可得的王位,老四为什么屡次拒绝?甚至哪怕最后顺位轮到自己的时候,他依然不肯接受王位呢?

不管当时老四到底是怎么想的,总之,老四拒绝接班之后,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到底该由谁来接班呢?

如果按照正常的宗法继承制,显然,老三去世之后,那就应该由老三的儿子来接班。而在正史上,当时的吴国高层,也确实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老三去世之后,老三的儿子顺利接班,这就是后来那位被刺杀的吴王姬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样一来,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老大的儿子不干了。

从老大的儿子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兄终弟及这个约定,那么当年老大去世之后,本就应该由老大的儿子来继承王位。可是如今,正是因为这个约定,王位落到老三的儿子手里。对于这个结果,老大的儿子自然很不服气。

而当这种不服气的念头产生之后,其实就已经注定接下来的事情,会是一个悲剧了。除非老三的儿子上位之后,把自己的那些叔伯兄弟全都杀绝了。否则的话,他就一定会面对其他堂兄弟的窥视。因为从法理上来说,人家也是有继承权的。人家的父亲,当年也做过吴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吴国这边,一直都是这位吴王姬僚在位。在这十年当中,吴国进一步崛起,逐渐成了可以和楚国正面抗衡的强国。而吴国崛起之后,吴国和楚国之间的摩擦冲突,自然也就更多了,双方几乎每年都要打仗。

在这个过程当中,姬僚作为吴王,其实一直都做得很好。作为吴王,他带领整个吴国,对抗楚国,一直不落下风。但同时,在吴国内部,一股反对姬僚的势力,却开始悄然成型了。

这股反对姬僚的势力,便是以老大的儿子姬光,作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