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证指数呈现震荡走势,上证指数一度接近3000点,前三个交易日总体呈现缩量态势,但周五有所放量。

那么,如何理解本周A股的这种现象?对于周五公布的社融数据,A股又会如何演绎?当下A股又有哪些结构性特征?又有哪些行业值得关注?今天,达哥和牛博士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牛博士:达哥,你好!虽然本周A股总体呈现缩量震荡的走势,但周五的行情好像有所转机。周末最重磅的新闻,应该就是社融数据了。先请达哥就本周行情进行解读,并分享对社融数据的看法。

道达:本周上证指数总体是在3000点之上的小幅震荡格局,本周前3天仍然表现出缩量的态势,但周五表现出了放量。

周五的放量上涨,是上证指数自5月20日的高点以来,首次以阳K线形式站上5日均量线和10日均量线。在相对低位,出现这个信号无疑是一个好现象。

深证成指形成了双重底背离的走势。在这个位置,走势结构上出现双重底背离,也是一个好现象。这意味着,从技术上来说,深证成指向下跌破日K线震荡区间下沿的概率是较小的,也意味着自5月9日以来的日K线震荡区间的向下段可能面临结束。

如果这个向下段结束,那么以区间震荡的观点来看,自然意味着日K线震荡区间向上段的开启。深证成指周五突破了5日均线,市场情绪相比本周前几天修复明显。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技术信号是,周K线上看,上证指数的5周均线和10周均线出现了黏合。指数上5周均线和10周均线的黏合,很容易发生变盘,这也是今年2月低点以来的首次充分黏合。而4月底的黏合并不充分,后续的行情力度也一般。

周末最重磅的新闻,应该就是金融数据的发布了总体来说,有利多,也有利空。利多的地方在于,社融数据的回暖,5月份新增社融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且强于季节性,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前月回升。利空的地方在于,M1的超预期回落。总体来看,金融数据目前还没完全“进入状态”。

那么,这会对市场形成利空吗?达哥认为概率较小。因为此前市场已经预期社融数据延续弱势,盘面的表现可能已经反馈这种偏弱预期,达哥在周四就强调过。但周五公布的社融数据超预期好转,其与M1的超预期回落形成了对冲作用。

资金层面,还有一个信号需要关注,就是50年期国债利率低于30年期国债利率。按理来说,由于期限较长,长期利率应该是要高于短期利率的,但50年期国债利率和30年期国债利率出现了倒挂。达哥认为,这是市场在交易降息预期的一种体现。

叠加金融数据还没有完全恢复,市场也自然会预期管理层大概率会采取降息等手段来稳定市场。所以,当下的市场,达哥觉得更多的在于对降息预期的博弈上。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3000点会不会再次被跌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达哥认为概率仍然较小。

首先是市场对降息预期的博弈,在这种预期下,市场可能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其次是市场周五的反应,尤其是周五大金融板块的拉升,似乎有神秘资金在守护3000点这个关键位置。

而下周一的经济数据则很重要了,周一将公布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数据。如果这些经济数据能出现超预期利好,那么站稳3000点的概率将进一步提高。

牛博士:感谢达哥的分析,看来明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了。近一个月以来,A股总体是缩量滞涨行情,在这种状态下,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当前指数行情一般,有没有哪些结构性的信号值得关注?

道达:近一个月以来,A股整体表现出了缩量滞涨的行情。复盘近两年来,共有5轮缩量滞涨行情,有两类行业板块会走得相对较强。

第一类是前期跌幅较大的行业,尤其是缩量前一个月跌幅较大的行业。据统计,在缩量前一个月跌幅前10的行业中,在缩量滞涨期间平均跌幅为0.94%,而所有行业在同期的平均跌幅为3.42%。在缩量滞涨前1个月,涨幅前10的行业,在缩量滞涨期间,跌幅则明显超过平均。这个实际上就是反转效应的一种体现。

第二类走得相对强势的行业是低位的冷门行业,尤其是前期处于震荡阶段、股价位置相对较低的冷门行业。这类行业往往跌幅不大,但由于筹码结构较好。换句话说,就是洗盘较为充分,在后期也可能表现较强。

本周A股指数表现确实一般,但出现了一些结构上的信号,达哥认为值得关注。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周五高位白马股的放量下跌,比如长江电力、交通银行、中国核电、招商公路等。可以说,这些白马股在高位出现了天量阴线。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低位股出现了放量阳线的态势。比如之前持续弱势的券商、部分银行股和保险股。

这些信号表明,市场资金当前在进行高切低,从之前涨幅较大的高位股,切换到相对低为的个股上。

结合以上的特征,达哥认为,当下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低位且前期没怎么炒过的行业;如果有低位放量和业绩前景改善,那就更值得关注了。

达哥翻了一圈发现,证券和机场这两个行业,总体符合以上特征。不过,相较于证券,机场的业绩改善预期相对较强,而证券行业的重组预期则相对较强。

(张道达)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