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22日,毛主席在陈毅、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视察。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等人就乘车参观中山陵。毛主席一行人也引起了游人的注意,眼尖的学生认出了毛主席,他大喊道:“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

一时间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游客们都聚拢过来,他们站在墓道两侧和台阶上,想要一睹毛主席的风采。不久后,远方突然驶来三辆卡车,这也令毛主席等人十分疑惑。

那么这3辆卡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上面又是什么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群众

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用不到4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合理调整了现有的工商业,还整编了国家机构,顺利实现国家全面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953年初,中央决定在6月份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总结前四年的经济工作,并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能够真正掌握全国的经济形势,毛主席决定到长江腹地的武汉到南京地段进行实地考察。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要听取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四省相关省市领导的工作汇报和意见活动。为了令这次视察和考察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中央还专门调动了华东军区海军的“长江舰”和“洛阳舰”两艘军舰保障,从武汉沿江而下,经江西九江、安徽安庆等地到南京下关海军码头。

2月17日下午4点,长江舰和洛阳舰抵达汉口,停泊在陆军码头。第二天,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亲自来到舰艇视察,并仔细查看了住舱和厨房,对准备工作感到十分满意。罗瑞卿当即宣布:“准备迎接毛主席登舰!”

2月19日,一辆汽车缓缓驶向码头,紧接着毛主席走了出来,频频向四周人群招手示意,“毛主席万岁”的喊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先后检阅了“长江”和“洛阳”两舰的“站坡”队伍,然后回到长江舰上,两舰随即解开缆绳准备起航。毛主席则向欢送的人群告别,频频挥动帽子,高呼“人民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20日下午2点,两舰向东航行,晚上7点抵达安庆市,两舰停靠在安庆港务局码头。在舰尾甲板上执勤的水兵,换岗时总是轻轻地走过毛主席的住舱,他们担心影响主席的思绪。

水兵们见毛主席日理万机,操劳国事,头上却仍戴着一顶旧解放帽,身上则穿着已经泛白了的制服,心里极为感动。

2月21日上午9点,毛主席先是到洛阳舰照相,然后返回长江舰照相。水兵簇拥在毛主席的周围,驾驶台、信号台都站满了人。照完相后,大家再次围住毛主席。

此时新兵小王摸着毛主席那袖子已经露出织线和布满褶皱的大衣,哽咽地说:“主席,您的衣服还没有我们的好。”毛主席幽默地说:“它跟着我服役好多年,还参加过开国大典,算是老革命了!”

这天,毛主席办公室主任叶子龙从武汉打长途电话告诉柯庆施:“毛主席打算在视察武汉地区后,直接乘兵舰沿江到南京视察,不知道南京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居住?”

柯庆施连忙回答道:“欢迎主席到南京视察,有地方居住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柯庆施在接到叶子龙的通知后,连忙和华东军区政委唐亮商定了毛主席到宁后的活动、住宿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解放初期华东地区所处东南沿海的特殊地位,柯庆施反复叮嘱身边的人一定要保密,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即使是抽调过来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告诉他们此次接待的是谁。此外还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一定要落实毛主席所提出的简朴节约。

由于柯庆施接到通知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再加上当时江苏省委和华东军区的手上都没有适合毛主席下榻的空房子。因此双方经过研究,决定将西康路33号后院的3幢二层小楼腾出来给毛主席居住。

那么他们为何会选择这里呢?其实一共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里原来是民国时期美国驻华大使馆,也是原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住所,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静,房间光线充足,设备齐全,十分适合毛主席居住;

第二、这所房子的前院就是江苏省委办公厅,中间仅有一墙之隔,既方便和江苏省委保持密切联系,又不会过多干扰;

第三、后院的围墙外基本都是田野,方便警卫人员工作。

住处确定好后,工作人员立刻按照毛主席办公室所提出的“食宿方面一切从简”的要求布置房间。比如说毛主席所居住的卧室只放了一个木板床和一套大沙发;隔壁的书房也仅摆放了一个大书桌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家具都是从以前接收来的美国大使馆的旧用品中挑选出来的,没有专门添置;由于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具没有多余的,因此只好由欧阳惠林亲自出面从南京博物院借来一套。

当所有都准备就绪后,柯庆施给叶子龙打电话报备,并得到对方的首肯。

2月22日3点,两舰顺利抵达南京下关的中山码头。4点多,毛主席和随行工作人员离舰登岸,乘坐汽车前往南京视察,彻底结束4天3夜的航程。

2月23日一大早,毛主席、陈毅等人驱车赶到中山陵。事先,公安部的工作人员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曾拟定了一条上山的路线,也就是从旁边开辟一条小路进入陵门,并打算将游览中山陵的群众疏散。

毛主席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幽默地说:“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祭奠革命先辈,走小道成何体统?我就要走大道!更何况群众是到中山陵游览的,我们是到中山陵祭奠的,有什么理由把人家赶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执意从正门上中山陵,于是他在陈毅、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健步登上台阶。没想到当毛主席在登“博爱”牌坊的台阶时,竟然不小心打了个踉跄,走在他旁边的陈毅连忙扶住,想搀扶毛主席一块走。毛主席摆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不是走得蛮好的嘛!”

墓道的两旁有许多桑树,远远望去陵墓,前方视野十分开阔,后面则有巍峨的山峰,规模极其雄伟壮丽。就在这个时候,谭震林告诉毛主席:“中山陵是我国年轻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1926年动工,一共历时3年,于1929年施工结束。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从北平碧云寺迁到这里安葬,整座陵墓大约占地8万平方米……”

进入陵门后,毛主席的精神格外饱满,时而拾级而上,时而停下观看。不一会毛主席进入祭堂,他在孙中山先生的坐像前献了花圈,花圈上的飘带是毛主席亲笔写下的。上款是“孙中山先生灵右”,下款则是“毛泽东敬挽”。

献完花圈后,毛主席默默在原地站了三分钟,随后又认真查看四周墙壁上刻写的《建国大纲》。毛主席面色严肃,好半天都没有说话,陈毅担心毛主席累着,便上前说:“主席,还有好几个地方没有参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点点头,满口答应,但他的眼睛还是在注视着墙壁上的文字。毛主席看完文字后才走向墓室,这里的光线比较暗,因此只好由了解情况的柯庆施来介绍:“这是穹隆状的墓室,直径大约有16米,顶部有一个图案,是国民党的党徽。”

毛主席点点头,然后抬头仔仔细细地端望了一阵,说:“那中山先生的遗体在哪里?”柯庆施说:“这上面的白色卧像是由大理石制成的,安放中山先生的紫铜棺就在卧像下面的5米深处。”

毛主席再次点点头,表示明白,他久久凝视孙中山先生的卧像,然而长叹一口气,又背着手绕着墓穴转了一圈。

不久后毛主席一行人走出祭堂,来到外面宽大的平台上,山下、山上松涛滚滚,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毛主席双手叉腰,没有说话,许久后他指着陵墓区划了一圈后说:“它对我们来说是有某种特殊意义的。”

往西走去,毛主席在一棵雪松树前停下来,这棵树大约有五六丈高,松叶繁茂得像一把巨伞。毛主席指了指伟岸的树干,眼中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

顺着台阶往下走,毛主席一行人来到墓道的半腰,这里东西两侧各有一只三足铜鼎,直径大约有4尺多。毛主席将耳朵贴在铜鼎边聆听着,仿佛在里面听到了中国革命者的呐喊,这也令他格外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毛主席再次回到中山陵广场的时候,他被一个在草坪上读书的学生给发现了。这名学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看到毛主席,他控制不住自己大喊道:“毛主席!是毛主席来了!”

听到这一喊声,周围的游客纷纷停下前进的脚步,朝毛主席等人的方向看去。不一会游客们都聚拢在毛主席的身边,有些人凑不上去,只好站在墓道旁、台阶上,只为一睹毛主席的真容。

警卫人员见状连忙手挽手、肩并肩地将毛主席围在中间,周围的群众都簇拥过来,毛主席则和蔼地向游客们点头微笑,并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在群众的簇拥中缓缓前行。

群众们眼含热泪,望着毛主席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毛主席也十分激动,他喃喃自语道:“这就是人民!他们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啊!”

一个小时后,三辆大卡车缓缓向中山陵驶来,待卡车停下后,一大群学生从上面下来。原来这些学生正是当初发现毛主席的那名学生叫来的,他们都很崇拜毛主席,因此想要见见主席。

随着人越来越多,陈毅担心继续下去不能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于是他大声说:“大家都是主席的好学生、好群众,主席参观完中山陵很累了,大家不要拥挤,让主席回去休息休息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瑞卿

然而此时的群众只顾着激动,没有听到陈毅的喊声。罗瑞卿也有些担心,他大喊道:“同志们同志们,大家都听我说。”叽叽喳喳的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罗瑞卿继续说:“为了毛主席和大家的安全,我们有秩序地排成两排,这样才能更好地见到毛主席!”

就这样,在罗瑞卿的安排下,群众们终于安静下来,大家排成两排静静地站在原地。

在中山陵参观后,原本毛主席一行人准备去灵谷寺,但因为主席到中山陵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南京市民中迅速传开,已经有大批群众等候在灵谷寺。罗瑞卿等人考虑到安全因素,因此决定改变之前的计划。

下午,毛主席提出要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献花圈。毛主席一行人一下车就被广大的游客群众给发现了,大家都认识毛主席,一见到他就高喊“毛主席万岁”,从四面八方涌向毛主席。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这也令毛主席一时间脱不开身前进,警卫人员和工作人员一直劝说群众,都很难将群众疏散开来。经过很长时间做工作,这才开辟出一条道路,不过也引起罗瑞卿等人极大的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罗瑞卿

当听到毛主席下午要去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献花圈的时候,罗瑞卿和陈毅等人一再建议毛主席不要亲自去,因为雨花台的环境、游人都比较复杂,烈士纪念碑只是暂时性的,还没有完全建好。最重要的是雨花台不像中山陵那样好开展保卫工作,再加上去雨花台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旧市区,有时候还会遇到火车挡道,很不安全。

毛主席当即就批评罗瑞卿:“你们是做安保工作的,不是将我和群众隔开的。见到上午在中山陵群众拥挤的场景,你就吓得不得了,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罗瑞卿说:

“我不是担心群众的问题,保卫您本就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更何况主席您的安全是关系全党和全国人民幸福安危的大问题,我不能出一丁点的差错,不然我怎么向国家、向百姓交代?我的责任就是保卫毛主席的安全!”

柯庆施等人觉得罗瑞卿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纷纷劝说毛主席不要去雨花台献花圈。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毛主席同意由罗瑞卿代表自己前往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献花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去不了雨花台献花圈,那么毛主席便决定去南京天文台参观。就这样,毛主席在陈毅、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乘坐吉普车来到天文台,李元担任此行的讲解员。刚开始,李元只知道有重要领导前来参观,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接待的竟是毛主席。

当李元认出毛主席的时候,他瞬间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兴奋和庆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说起话来都有些不自然。紧接着孙克定副台长将李元介绍给毛主席:“主席,这位是李元同志,是台务秘书,今天下午就由他来介绍讲解台里的情况。”

李元激动极了,他连忙上前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问道:“你的名字是哪个元?”李元回答道:“是木字边一个元。”(不过后来由于这个字太过生僻,常常被大家写成“杭”或者“抗”,因此李元将其改为现在的元)

后来李元请毛主席等人先到休息室休息一会,毛主席坐下后看到房间里放了不少鲜花、水果和点心,于是说:“我今天就是来看看,不是来吃这些东西和休息的,我们先去哪里看看?”李元说:“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一架20厘米的望远镜,不如您先去那里看看吧?”毛主席点点头,李元便带着毛主席等人进入天文观测室。李元向大家介绍说:“这里就是天文台观测室,是半球形的,在观测的时候需要将天窗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窗打开后,毛主席笑着说:“这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咯!”大家被毛主席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毛主席问一旁的孙克定:“这架望远镜是多大倍数的?”孙克定回答道:“天文望远镜是论镜头的直径,和一般的望远镜不一样,不是论倍数的。”

李元接过孙克定的话继续说:“比如我们面前这架望远镜,这个镜头叫做物镜,直径是20厘米,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到人的眼睛里,我们就是用后面这个叫目镜的小镜子来观测星球的,所以这也叫折射望远镜。”

毛主席点点头,继续问:“这架望远镜能放大多少倍?”李元连忙回答道:“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可以变化的,用不同的目镜就能看到不同的倍数,几十倍到几百倍不等。不过由于空气在抖动,所以倍数越大星象就越抖动,这样反而看不好。”

陈毅说:“我们军用的双筒望远镜最大只能放大15到20倍。”李元说:

“望远镜的镜头越大,所收集的光越多,就能看得越清楚,所以说望远镜的直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这架望远镜可以观察到星星和月亮,白天则能观测到太阳。天文台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观测太阳黑子,因为它和地球上许多物理现象都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元说完顿了顿,继续说:“主席,不知道您今天想看什么?”毛主席说:“那就请你给我们看看太阳黑子吧!”李元刚想答应下来,但猛然想到今天是阴天,没有太阳,于是连忙解释道:“主席,今天是阴天,没办法看太阳黑子,真是对不起……”

毛主席没有生气,反而幽默地说:“我今天来看太阳黑子,没想到老天却和我作对!”大家顿时笑成一片,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在参观完望远镜后,毛主席等一行人又参观了几架古代天文仪器,他仔仔细细地观看了天球仪、浑仪等,一再吩咐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国宝啊,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今天回到劳动人民的手中,要多多向群众介绍科学知识。”

看完古代天文仪器后,毛主席经陈毅提议,又来到天堡城参观。毛主席在一块磐石上坐下,说:“当年诸葛亮对孙权说过一句话:‘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用这句话来概括金陵的形势。‘龙蟠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一条龙蜿蜒而来,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蹲在那里,如今这个形势依然如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说到这里不由得沉思一会,紧接着又说:“天堡城的地势险要,是保卫南京城的前哨阵地,当年太平军和曾国藩曾在这里血战了两年,真是不简单啊!如果当年洪秀全能够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那么情况就会好很多。”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天也逐渐暗了下来,陈毅在一旁提醒毛主席要回去了,主席还有些意犹未尽。直到罗瑞卿也在一旁提醒,毛主席这才起身缓步朝天堡城下走去。

这天晚上,毛主席在下榻处找柯庆施、唐亮谈话,柯庆施和唐亮向毛主席汇报了江苏省委和华东军区的情况。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决定在2月24日接见省级机关厅局长以上干部和正在南京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

2月24日下午,毛主席结束了对南京的视察,在陈毅、张爱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下关海军码头,并在这里接见部队干部、视察海军。此时停靠在码头的“南昌”、“黄河”等5艘军舰舰旗高高挂起,静静地等待统帅的检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神在蒙蒙细雨中和部队领导干部亲切握手,然后登上“南昌号”军舰,听取海军负责同志的汇报。最后,毛主席冒雨和“南昌”舰的官兵们合影留念。

毛主席这次在南京的视察,是他历次视察南京中停留时间最久,也是活动内容最多的一次。毛主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群众冷暖,重视经济发展等事情,为全党全国各地各级领导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