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遇水则生;一鸟,遇火则生;一鱼,遇险则生。

他们是毛主席的三大神将。

虽然毛主席不是学军事出身的,但最终却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军事家,很难有人能出其右。

之所以被称为“大”军事家,是因为主席在战术和战略上都很精通。

在毛选第2卷里,主席是这样说的:“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更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也是要人去掌握的。”

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其实“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战争性质之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的分析,指出战争的性质决定人心向背,因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斗争热忱,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参与。

二是御将,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征惯战、独当一面的将领,在各大战场相互配合。也就是说,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再卓著,也需要一批人配合去执行,例如十大元帅、十大大将、57员上将、177员中将和806员少将便是典型代表。

古田会议之前,毛主席在山洞里悟出终极法则:真理开始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再有真理,也得有大多数群众拥护你才行。你特立独行,总是处于少数,你的真理也行不通。一定要让大多数群众理解你,拥护你,你的正确意见才能起作用。

毛主席正是靠着群众路线才团结了广大群众,聚集了一批才能卓著的优秀将领,当然了,毛主席的个人魅力也占了一定因素。

这批优秀的将领中有三人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称为“一龙一鸟一鱼”。

那么他们分别指的是谁呢,请跟随小客继续往下看。

毛主席为朱德等元帅授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为朱德等元帅授衔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并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毛主席果断改变策略,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发,创建农村根据地。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是正确的,中央苏区也在不断扩大。1933年之后,随着上海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博古、李德逐渐取得了军事指挥权,博古本身不懂军事,他把军事指挥权全都交给了李德。

李德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而他本人学习的军事理论也全都是西方的阵地战理论,所以他无视红军力量的弱小、装备的落后,生搬硬套地采取西方的军事理论与敌人打阵地战,以堡垒对堡垒,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种完全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打法,结果可想而知,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越来越小,已经无法转圜,内线打破敌人的围剿已不可能,最终,红军只能被迫长征。

长征是一次被迫性的战略转移,出发时红军兵力8.6万人,到达陕北的仅8000余人,真正的九 死 一生。

长征之路如此凶险难料,除了毛主席力挽狂澜之外,还有一人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就是被毛主席称为“一条龙下凡”的刘伯承,当时刘伯承时任总参谋长,承担着最艰苦的作战任务。

刘伯承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元帅

长征中最怕的就是各种大江大河的阻碍,爬高山虽然辛苦,但红军战士以惊人的毅力尚可克服,但要渡过大江大河就难了,不是光靠毅力就可以完成的,况且还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刘伯承出任红军总参谋长也颇具有传奇色彩,可以说是几上几下。

1932年10月,刘伯承从苏联学成归国,出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前方作战。此时正是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虽然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也受到了博古、李德的干涉,但好在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给掰了过来,最终化险为夷。

面对李德的瞎指挥,刚正不阿的刘伯承告诫他说:“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

面对刘伯承的告诫和建议,李德不以为然,还免去了他总参谋长的职位,降为红5军团参谋长。

刘伯承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参了军,1916年便成为“川军第一名将”,南昌起义之后,又到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校深造,李德对这位军神的建议置若罔闻,结果可想而知。

刘伯承(左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左三)

虽然被降了职,但刘伯承并没有气馁,当时红五军团为全军后卫,长期担负着掩护全军的艰巨任务,另外还要负责保护中央、中革军委及直属部队。

他以军团的两个师交替掩护,又用一个主力团充当后卫,随时准备应对紧急状况打阻击,另外还派出侦察部队与敌人保持若即若离的接触,以迷惑敌人,隐蔽主力红军行动意图,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出色地完成了后卫任务。

在突破敌人第五道封锁线时,即湘江战役时,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人,博古垂头丧气,李德沉默不语,两人毫无办法,一筹莫展之时才想起了刘伯承,于是刘伯承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

1935年1月,刘伯承指挥先遣部队迅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城,又派出一支奇兵巧夺娄山关。至此,红军终于甩开了敌人的主力,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喘息之机,自从长征之后,红军一直在被敌人围追堵截,这次喘息之机太重要了,遵义会议也是这时召开的,而这次休整之机正是刘伯承创造的。

之后,刘伯承又配合毛主席指挥四渡赤水战役,二次占领遵义城,红军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遵义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会议

金沙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江面宽阔水流湍急,中央红军只有渡过之后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取得战略主动权,而巧渡金沙江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刘伯承肩上。

为了巧夺渡口,刘伯承亲自穿上敌人的衣服,混入敌人的区公所,最后成功地套取了情报,控制了两条船。

在得知军委纵队和绝大多数部队都需要从皎平渡渡江时,他留下工兵连守渡口,指挥先遣营连夜翻山20公里抢占要点通安镇,正是这个英明的决策,打垮了敌人的增援部队,使皎平渡稳如泰山,从5月4日至5月9日,红军主力用5天时间,昼夜不停的运送部队,终于完成了渡江任务。

在渡金沙江之前,很多同志忧心忡忡,担心耗费时间过长,会被敌人挤上绝路,渡不过去。但毛主席却镇定自若信心满满,他说四川人都说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能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江的。

结果,正如毛主席所料,刘伯承巧妙地完成了渡江任务。不仅如此,为了抢渡大渡河,刘伯承指挥先遣队抄近道,借道彝族区,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直奔大渡河渡口安顺场。

刘伯承又指挥部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使蒋介石要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计划破产。

巧渡金沙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渡金沙江

刘伯承指挥部队先后突破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五条大河,怪不得毛主席自信地说,江水如何困得住游龙,这全凭刘伯承的智慧。

刘伯承是毛主席麾下的一龙,游龙遇水呈祥。

讲完毛主席的一龙,我们再来看下毛主席的一鸟。一鸟和一龙的关系不一般,可以说一鸟算是一龙的徒弟。

一鸟又称火凤凰或不死鸟,寓浴火重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