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巴基斯坦《新闻报》网站6月12日刊登题为《看不见的战争》的文章,作者是达尼什·布托。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还在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吗?随着全球格局不断变化和演变,越来越清晰的是,我们并不是处在另一场世界大战的边缘,而是已经身在其中了。与前两场世界大战战线清晰不同,这场冲突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和多面性。它在网络空间、经济制裁、代理人战争和无休止的宣传等领域无声地展开。这种新的战争形式常被称为混合战争,正如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他的著作《战争论》中的论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但在今天,这些手段已经变得更加微妙和无处不在。

多条战线爆发冲突

乌克兰、以色列、非洲和中东的冲突都是争夺利益的冲突,很多国家直接或间接卷入其中。这些地区不仅仅是局部暴力冲突的发生地,也是地缘政治利益的舞台。这些利益的边界模糊,各方之间的相互忠诚也并非一成不变,各国围绕主要力量组成不同阵营。长期以来被视为民主捍卫者的美国,现在操纵着一个复杂的战略利益网络,它的行动经常与自己宣称的价值观相矛盾。俄罗斯和伊朗也是这场多极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它们把国家利益置于国际合作和外交之上。美国对乌克兰和巴勒斯坦的不同做法,反映了美国国际政治学者肯尼思·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即国家行动的出发点是确保自己在一个无法有效行动的无政府国际体系中生存。对于乌克兰,美国支持其领土主权,而对于巴勒斯坦,美国却选择站在它的对立面。

数字领域也已成为关键战线。各国利用网络攻击、宣传和虚假信息来扰乱和影响他国内政。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在全世界针对关键基础设施、选举和私营企业发动的网络攻击越来越普遍,这是新型战争的一个明显特点。

经济战是这场新的全球冲突中的另一条重要战线。在经济战场上,打仗不靠坦克和导弹,而是通过关税、制裁和货币操纵来进行。美中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广泛影响,扰乱供应链,造成经济不稳定。经济战与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相关,在这个战场上,各国通过经济手段而非军事实力施展影响力。这种形式的战争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以微妙但深刻的方式改变均势,从而进一步巩固“三战”概念。

在以前的世界大战中,大国往往在地区冲突中支持某一方,把局部战争变成国际对立。叙利亚内战和也门内战是最好的例子,很多国家参与其中,支持不同派别。这些代理冲突相当于过去的堑壕战的现代版,虽然它们远离全世界民众的视线。以利用宣传、虚假信息和社交媒体来影响舆论和破坏社会稳定为特征的信息战是另一条关键战线。这种微妙而阴险的冲突形式更难以发现和对抗,也因此成为一种有力的新型战争工具。

对水资源和稀有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争夺也日益引发冲突。这些环境冲突是正在进行的全球战争的另一个方面,凸显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多面性。鉴于目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各种战争理论的扩散,我们有理由认为,国际社会已经陷入了一场类似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冲突。

需要全新思考方式

这场战争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国际机构眼睁睁地看着战争发生,却未能有效地应对局势。联合国和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监督机构在维护权威和执行决定方面遇到阻力。8个月以来,它们无法实现巴勒斯坦停火。这种无能为力造成权力真空,让一些国家可以不受惩罚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这场新的世界大战风险很高,规则也在向着有利于强权的方面演变。

这场世界大战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场全球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战争宣言、明确的战场和明确的敌人,而第三次世界大战则像一头更加隐蔽和复杂的野兽。国际机构的存在也制造了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它们的无能让各国敢于通过隐蔽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一种更加微妙和险恶的战争形式。

正在展开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明确提醒人们,历史会重演,人们并没有汲取过去的教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说过:“强者随心所欲,弱者任人宰割。”这句永不过时的格言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中得到体现,强权即公理,弱者只能首当其冲地承受冲突的后果。我们现在必须接受我们已经处于世界大战之中的事实,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免政治理论家卡尔·施米特所说的“例外状态”持续存在,即以安全的名义不遵守法律。

当我们行走在全球灾难的悬崖边缘时,我们必须记住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经济帝国主义的现状使我们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只有彻底改变我们的集体意识,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灾难。(编译/王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