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火成这样,不写她我都感觉自己不配当个作者。虽然她不知道一个小作者居然会有这样的羞耻感。当然,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瞥我一眼。

姜萍引起全民崇拜狂欢的现象,就像一个知名武林大侠遇到扫地僧,忽然发现对方完全吊打自己,而我们是旁观者,我们会以多么崇拜的眼神去看扫地僧。

像无数个废材男主角逆袭后,把曾经瞧不起他的人统通踩在脚下的爽感。

在潜意识里,姜萍已经是我们一伙的了,我们为她感到骄傲,就是这种感觉。

如果可以,人人都想突然惊艳众人,牛逼哄哄一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啊,我们真心希望她去更厉害的平台,创造一个奇迹般的人生。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为因她而显现的问题感到悲哀。

说实话,姜萍这次打脸了很多人,何止是那些清北,剑桥等名校的高材生,她还打脸了很多人。

我认为这里面包括她的父亲。

有媒体采访她的父亲,她到底为什么没有上高中,而是上了中专?

据说她中考考了621分,有人说可以上重点高中,有人说只能上普通高中,但无疑她可以上高中,但没有上。

早就在评论区看到有人说她家庭条件不好,家里姐姐已经上大学了,她再上的话经济条件可能不允许。

但她爸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不是因为条件问题,他说家里就算条件不好,也能花得起读书的钱。

而对于他女儿为何不上高中,他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反而是含糊地说她们姐妹俩感情好,有什么事她们会商量。这潜台词是什么呢?

最近我在读阿加莎的一本侦探小说,涉及一桩谋杀案,侦探要听取十几个人的证词,结果证人们全都因为自己的感受和一些顾虑而撒谎。

有时候,撒谎是人之常情。

如果一个父亲只能干着保洁工作,每个月收入微乎其微,家里两个孩子都上大学的话,他真的压力很大,他自然希望一个别上了,能减轻负担。

而且,这孩子还是个女孩子,如果他不是那么重视女孩子的前途,他可能觉得不上就不上吧。

而女孩子知道,以她的成绩去念职业中专可以拿全额奖学金,那就不用给家里增加负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就是这么巧,这孩子偏偏有天赋,她偏偏一鸣惊人,让全国乃至外国名校都瞩目了,他是何心情?

难道能承认是自己做父亲的没有本事,耽误了孩子吗?难道能说自己没有重视女儿的学习,以为女孩子不读大学也行?

如果这样说,不但会被全国人骂死,被村里人指指点点,村支书脸上无光,他自己更会难以启齿。

有时候,幸福的另一半可能是自责、愧疚和痛苦。

这不是他的错,你不能说,一个人无法赚到更多的钱是错。

姜萍还打脸了一些人,但这些人也许还在麻木中。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是有弊端的,应试教育淘汰了很多只爱好一样东西的人。

他们偏科,他们没办法成为应试教育中最好的学生,可是,很多科学家,精专人才恰恰是偏科的人。

我就想问问,如果随便一个人,让他从小到大,二十年只学中医,分辨药材,背医书医典,观察、研究、实践,他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医专家?

是完全可能的。

喜欢什么,专研什么,把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他才可能成为该科目的顶级人才。

可现有情况违背这个规律。

所以那些教育专家,老是在研究教育改革,不知道他们看到姜萍,有没有觉得脸疼,一个中专生可以比肩中科院博士、清华北大高材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姜萍的愿望是上浙江大学,可是浙江大学说啥?说要看规定,走程序。

能把规定和程序放在第一位的人,说明,在他们眼里,天才和突破中国数学研究天花板这些,都比不上规定和程序重要,换句话说,做这项决定的人觉得规规矩矩更重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更重要。

这是可悲的。

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创新的,录取人才应该不拘一格,可惜,他们没有这样的魄力。

最后被打脸的人,只要看看网友的评论就应该感觉到。

这次姜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归功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由阿里公益基金会,阿里达摩院共同举办,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数学赛事,它是一项公益项目,不设门槛,不歧视任何人,只要喜欢数学的人都可以参加。

这给像姜萍这样,因为某些原因散落人间的天才们一次重生的机会,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国家多一些这样的公益项目多好啊,为国家发现人才,为普通人改变命运,功在千秋社稷。

可是有些企业家在搞些什么,一对比就知道了,所以这次姜萍出圈,这些企业家挨骂,不用点名都该知道是谁了,不知道他们脸疼不疼。

我很佩服姜萍,有天赋还努力,她没有被世俗埋没真好。

作者:杯子叨叨,本文系杯子叨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