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许久的综艺市场终于热闹了。

阔别四年的《歌手2024》回归,成了社交场上的热门话题担当。同时,《乘风2024》冠军夜即将到来,《新说唱2024》和《说唱梦工厂》的同台对打,一时间音综市场变得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股关于音综的火,并不是莫名其妙或者说是由某一档综艺点燃的。而是整个综艺行业不断调整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作为综艺品类中最重要的大品类之一,音综“支棱起来”的盛况令人欣喜,而“支棱”过后,又要走向何方,则是更值得关注的一件事。

不妨以当下《歌手》《乘风》《新说唱》《天赐的声音》几档节目为切入点,一起来观察这把音综的“火”是谁点燃的,又是如何持续升温的。

一超多强,好热闹的Q2音综

按照惯例,好项目一般都会放在Q2或Q3,但今年的音综Q2市场委实有些热闹。

先是《乘风2024》回归,虽然每年都有人说,姐姐IP不尽如人意,但也必须承认至少在当下,它还是最好看的女性综艺之一;而后是《新说唱》的播出,赛制升级,明星制作人要采用两两搭档的方式排兵布阵,而节目播出还没几期,海选环节的一首《工厂》意外成为大黑马,甚至有人说这是“说唱版的二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下最火爆的音综还是《歌手2024》。其实在最初歌手阵容官宣时,没有引起特别热烈的讨论,很多人觉得这一季歌王的人选一定是那英,而第一期节目播出,海外选手的超前表现不仅让同台竞技的歌手们震惊,观众更是感受到了强烈的实力冲击,于是“五旬老太守国门”等梗自发诞生,其他歌手们的主动请战更让节目话题度拉满。

从目前的讨论度来看,Q2音综将会保持着一超多强的局面,且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歌手》IP本身经过了长达10年的积累,有着属于自己的忠实受众。从邀约嘉宾来看,它能撬动的歌手资历与咖位,肯定是其他节目难以比拟的。而且这一季节目采用了全直播的方式,这意味着对歌手的考验更高,节目的未知感更强,而观众追综艺恰恰就是为了这份未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的赛制也注定了,它不会是那种后劲不足的节目。因为它可以不断通过邀约补位歌手,来激发观众的兴趣。而且直播录制的又一个好处,是补位人选及方向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实时反馈进行调整,这就让节目能够永远踩在观众的需求点上。

再说《乘风2024》。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这个系列IP确实处于调整的阵痛期,这和参赛嘉宾有一定关系,因为今年参赛的姐姐没有那种“大众认知度很高,但又相对有神秘感”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类型的嘉宾存在与否,对节目来说很关键。大众认知度高,意味着她能不受圈层限制,影响力辐射广,而相对有神秘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成长线、悬念”等等。今年的姐姐,有大众认知度的如戚薇、陈丽君等,平时曝光也很高,没有成长认知空间;有神秘感和成长空间的,像谢金燕、陈昊宇等,认知度又没有那么广。

《新说唱》则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爱的人会很爱,无感的人很无感。好在通过这几年的市场教育,说唱的受众已经变得基数很大了,更何况这一季的《新说唱》无论是嘉宾阵容、选手实力,都堪称豪华,节目海选期间就已经出现热歌就是最好的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说唱》在播期间能够出现金曲,并且引发关注和讨论,就已经是很成功的。

还有《天赐的声音》,这档已经行至第五季的节目,更注重突出音乐交流的氛围。乐坛元老带领中生代和新生代音乐人以“合作改编+合作演唱”的方式切磋技艺,它的竞技性或许没有那么强、赛制也没有那么紧张刺激,但它却是最回归音乐本质的一档节目——音乐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点来看,Q2的音综们可以说“没有输家”,而他们打下的好局面,势必也会给待播的几档音综提供助力。

音综之火,早有伏笔

如果把时间轴放得更长一些不难发现,Q2音综的火,尤其是《歌手》更是成为久违的现象级节目,其实是行业长期积累调整的具象体现。

这几年音综确实乏力,很多节目码到了不错的嘉宾盘子,最后播出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短视频的冲击与切片视频的横行,更是分流走了许多原本属于音综的观众。但令人欣喜的是,平台与综艺人们还是在努力去做新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手》的one take就是很好的例子。出于对节目最终呈现效果考虑,以及部分嘉宾的私人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音综都采取录播的方式,而录播则意味着可以重来也可以修改。舞台固然是完美了,也少了一些意外。

从前年开始,就有很多综艺人开始尝试挑战全开麦live做节目,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节目都不是那么火,但至少全开麦这个概念被推广开了,而从观众的反馈中,制作方也会发现观众对于瑕疵并不是不能接受,相反观众很接受这种因为不能重来而出现的瑕疵,所以才有了《歌手》这次大胆的one take尝试,以及它后续在舆论场引起的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之前那些全开麦节目的尝试,这一次《歌手》也不一定会大胆启动one take。因为在码盘子和嘉宾沟通的时候,歌手们也会考虑自己如果直播没发挥好,会不会因此不被观众喜爱,而通过其他开麦节目的反馈,歌手们吃下定心丸,才愿意欣然接受直播的尝试。

而今年的《乘风2024》《新说唱》,似乎都很善于捕捉大众情绪痛点。像《乘风》的衍生节目中,柳岩提到了漂亮女性在职场中会遭到恶意、范湉湉则分享了自己作为没那么漂亮的女演员,要如何靠用力过猛地活着获得机会,这些话题对于当下的女性职场困境,是有着对照参考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说唱》中,河南说唱之神一首《工厂》破圈成为金曲,也因为他在歌词中所提到的意象,完美戳中了当下人们的迷茫与痛苦,说出了人们的心声,所以才会一炮而红,成为一种被讨论的现象。

音综更善于捕捉大众情绪的痛点,也与行业的积累有直接关系。今年有一档名为《17号音乐仓库》的节目,它虽属于口碑不错,却没有特别火的遗珠型节目,但节目的模式很有意思,是真的让歌手走到大众中去,去聆听他们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档节目是让歌手成为livehouse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将livehouse运营下去,他们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策划,去想主题,去琢磨什么样的主题搭配什么样的音乐,才能打动观众。它的底层逻辑,其实和《新说唱》《乘风》是相通的,做音乐不是自high,真人秀部分也不是说几句所谓掏心掏肺的话就能触动观众,一定是要捕捉到了真痛点、真需求,市场才会给予正向的反馈。

音综支棱,仍有危机

音综虽然又行了,但还不到开香槟的时候。或者说,音综最大的“危机”其实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也就是所谓的“用人荒”问题。

用人荒几乎是所有综艺都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而在音综这种有竞技属性的节目上显得尤为突出。这几年音综的低迷,客观来说和制作团队的关系并不大,从前文也能看出,综艺人们其实在想方设法做创新,而观众兴趣不大的原因,是因为嘉宾没有新鲜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撬动新面孔的节目,一般都是B级制作,经费有限,属于戴着镣铐跳舞。而这种节目一般也很难去做强竞技,因为好的舞台需要充足的资金,不然对节目对歌手都是一种损耗。而没有强竞技,就意味着没有悬念感,观众的兴趣自然不会太高。

而有着竞技属性的节目,能请动的嘉宾也很有限。客观地说,很多人不上音综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不敢。跑一跑商演就能有不错的收入,那为什么要在节目上一场又一场地拼呢?万一输了比赛,商演报价可能还会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观众能够在强竞技属性音综上看到的,永远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一方面,他们确实业务能力过硬,有自信不怕输;另一方面,他们因为熟悉这类节目,省去了许多解释与磨合,制作团队也确实更青睐。

这导致的问题就是,出现在节目上的歌手有实力不假,但观众已经很熟悉他们了,而且不需要专业评委出马,观众自己就能根据歌手的过往表现预判他们最终的比赛排名。那强竞技节目的最大看点,不也就没有了吗?

所以面对用人荒,综艺人们要么可以像《17号音乐仓库》那样,想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主题来吸引观众,要么像《天赐的声音》《新说唱2024》那样,虽然是熟悉的面孔,但通过打乱组合的形式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歌手》的IP品牌力能够撬动大咖,且它独特的赛制,意味着能够不断引入外来的“鲶鱼”,搅乱现有的排位座次,观众的惊喜感也就能够一直延续到最后。

但不是所有节目都有《歌手》的实力与财力,一般的节目请到那英这种级别的歌手已经是顶配,更别说去撬动海外的大牌歌手。而如果一档强竞技节目中,只有一个唱功顶级的歌手存在,那节目的结果就很显而易见,就是单方面的降维打击,观众要的惊喜感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大牌歌手+全直播的形式,也不是那么容易复刻的,单说芒果TV为了《歌手》置办的音响就高达好几千万元,这相当于B级节目整个的制作费用。有好的音响还需要好的乐队等等,其他节目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以与其去复刻《歌手》的大牌+全直播模式,还不如去继续深挖如何把歌手、大众需求与节目主题联系在一起这件事。因为音乐是需要听众的,好音乐、能够唱进人们心里的音乐,即使没有大牌加持也能够打动人,用人荒这件事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解决,可同样的,音乐行业也有很多应该被看到的音乐人们。这些需要被看到的音乐人,与大众的需求痛点如何结合到节目上,才是创作者应该考虑的事情。

《歌手》的现象级,对市场是好事。但深度文娱(ID:shenduwenyu)认为,将来的市场不应该出现越来越多的《歌手》们,而是应该多一些找准差异化,解决人们真正需求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