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在云南大理,徐霞客独自攀岩,企图翻越绝壁,终因无路而返。站在感通寺,徐霞客遥想当年,僧人无极献贡品时,那白马嘶鸣、茶花开放的情形。

(公元1639年)三月十三,徐霞客与何巢阿,去别的僧房赴斋宴,探遍了诸处寺院。这个季节,杜鹃花盛开,各寺院无处不鲜艳灿烂。

中庭院外,高大的苍松、修长的翠竹中,间杂着茶树。茶树高三四丈,与桂树非常相似,此时正在采摘,无处不是架梯子爬在树上的人。茶的味道很美,炒后再晒,色泽不免黝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走入正殿,山门十分宏伟宽敞。殿前有座石亭,亭中立着明太祖赐给僧人无极的十八首归云南诗,前后都有明太祖写的跋。这个僧人从云南进朝廷,用白马、茶树进贡,明太祖到轩廊中接见他,当即白马嘶鸣,茶花开放,受到厚爱。后来他从长江返回故乡,明太祖亲自抛洒鲜花,据沿江要走过的地方,各赋了一首诗送给他,又命令翰林院诸位大臣都作诗送他回归。今天皇帝手写的文章已不存在,但诗碑还是当时所刻。李中黔的《大理郡志》觉得帝王的诗不能与文献一同辑录,竟然不收录。不过他的文献类也有皇帝写的文章,却唯独诗不能一同辑录。

正殿面向东方,大云堂在它北边。僧人给徐霞客沏来茶摆上斋饭。饭后,徐霞客从寺后向西登岭,去找波罗岩。寺后有两条登山的大道:一条一直向西北延伸,由清碧溪的南峰上去,十五里后到达小佛光寨,徐霞客怀疑与昨天在清碧溪中望见的雪迹悬在中央接近,就是后山中所谓的笔架山东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条分开岔向西南,溯寺南第十九条山涧的峡谷,往北行六里后到波罗岩。波罗岩这地方,赵波罗曾经居住在此,朝夕拜佛,印下两个脚印在方形岩石上,后人就用“波罗”来起名。波罗一词,是这地方对有家室的僧人的称呼。那块岩石如今移到大殿中作跪拜用的石台。

徐霞客与何乔梓先生骑马前行,离开寺,山上就没有树,光秃秃的。五里路后,这里的山岭向南与对面的山夹住山涧形成门。涧底的水流很细,赶不上清碧溪,里面的峡谷稍微开阔些,也沿着北山向西延伸进去。他又走了一里,北山上有岩石横着垒成岩洞,南边面临深深的壑谷。壑谷西南方,大山向前环抱,如屏风样高插天空,犬齿状的尖峰排列在山上,他们远远数了数,有十九座山峰,这是苍山具体而微之处。岩洞西边,有僧人建了三间房子,庭前叠垒的岩石明丽洁净,引了一坑水贮存在岩石下,也让人产生幽思的情趣。僧人煮了茶,用面做成饼给客人吃。很久之后,他们才道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从原路返回,经过大云堂,此时觉宗等候在斑山,就再次进门观览写韵楼。楼已不是原有的建筑物,山门上有一座楼,略微可以保存一点遗迹。他打听杨升庵遗下的墨迹,还有两块匾,寺中的僧人害怕损伤剥落,收藏起来不肯揭开。僧人又准备了斋饭,他勉强吞下一钵盂后告别。楼前有棵龙女树。树从根部分枝生出三四棵大枝,各自高三四丈,树叶长二寸半,宽处是长处的一半,碧绿润泽有光,花是白色,比玉兰花小,也是木莲一类的植物但名字不同。此时花已凋谢,只留下几朵在树梢上,但高不可折,徐霞客仅折下树上的空枝就走了。

他从这里向东下坡,走上大道,有两座小塔夹住道路耸峙。所走上的大道,就是从龙尾关到府城的路。塔南边有个小村子叫上睦,离府城还有十里。他顺着大道往北行,经过七里桥、五里桥两座桥,走入大理府城南门。经过大街往北走,路过鼓楼,遇上吕梦熊的使者。徐霞客了解到吕梦熊不来,但他的儿子已来到。因天晚来不及前去。他走出北门,过到吊桥北,转向西北,进入大空山房住下。

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