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高考却仅仅考了47分,爷爷怀疑孙女的分数有问题,于是他和孙女来到教育局复核分数,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原因让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娟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父母勤劳朴实。为了供养年老的父母,也为了让女儿接受教育,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外打拼,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整个家。

沈娟也没有辜负父母的付出。一直以来,她的成绩都很优异,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全村人都说,沈家的女儿将来一定会走出大山,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沈娟11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在外打工的父母遭遇车祸,仓促地离开了人世,只留给沈娟和爷爷奶奶一个报丧的消息。

噩耗传来后,巨大的悲痛笼罩在这个家庭的上空。不久后,奶奶就病倒了,瘫痪将她困在了床榻上。

一夜之间,全家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爷爷的身上。爷爷已经60多岁,为了维持生计,他一边埋头苦干,一边照顾生病的老伴。

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沈娟也帮忙做家务,烧火做饭、捡柴割草……每当看到她来来回回忙活时,爷爷就会说:去读书吧,活儿爷爷来干。

爷爷没有读过书,但他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只有孙女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好大学,才能摆脱被困在大山里一生穷愁潦倒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娟明白爷爷的苦心。她抓紧一切时间发奋读书,初中三年时间里,她的成绩一直稳居全班第三。

2015年,沈娟如愿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离“上大学”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全家人欢欣鼓舞,爷爷看着已经快要长成大人的孙女,眼神中满是欣慰。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沈娟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上了高中以后,学杂费和生活费骤然增多,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为了给沈娟凑齐学费,爷爷几乎跑遍了全村,费尽了口舌。

去学校的前一天,他攥着借来的钱,颤巍巍地递到沈娟手里。看着爷爷花白的鬓发,沈娟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知道家中困难,所以在学校一直省吃俭用。但令她疑惑的是,她的生活费从来没有断过,爷爷从哪里弄来的钱?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偷偷尾随爷爷,才终于发现:爷爷去了工地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娟站在工地外,远远地看着那个佝偻的身影。年逾花甲的老人每背起一堆砖头,就要耗费许多的力气。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只要能多干一点,就能为孙女多赚一点钱。

那一刻,沈娟的内心动摇了。

她现在还只是高中生,家里就已经难以负担她的学费。如果以后考上了大学,爷爷又该从什么地方凑钱来供她读书?

她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压榨爷爷的身体和心血。这样的认知让沈娟感到痛苦。她暗自下定了决心:不如早点辍学,还能帮爷爷多分担一点。

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钻牛角尖。不过,这时的沈娟还只是个17岁的小姑娘,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才会做出这种有些极端的选择。

时光飞逝,高考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因为成绩优秀,家人和老师们都相信沈娟一定能考出高分。在他们殷切的期望之中,沈娟迈入了考场。

只有沈娟明白,自己恐怕要辜负这份期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答题卡上胡乱填了几下,就放下笔不再答题。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愧疚与不甘还是盈满了沈娟的胸膛。

十二年寒窗苦读,到了临门一脚时却憾然放弃,说不遗憾是不可能的。她对不起爷爷这么多年来的付出,也对不起自己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

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只有47分的成绩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爷爷不敢相信,坚持认为是阅卷出了问题。他奔波赶到教育局办公室,一遍一遍地恳求工作人员为孙女复查分数。

然而无论复查几次,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个:47分。那一刻,即使面对生活苦难也从不弯腰的爷爷,却流下了痛苦的泪水。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说,我的孙女那么优秀,怎么可能只有47分?

爷爷的泪水放大了沈娟内心的愧疚之情。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她咬着牙说出了实情:我不想让爷爷再那么辛苦了,我要放弃读大学。说完后,祖孙二人抱头痛哭。

不久后,沈娟和爷爷的故事被热心人传播了出去,许多人纷纷伸出援手,资助沈娟复读。学校也减免了沈娟的学杂费,让她安心读书。

这一次,沈娟身上承载着的不仅是全家人的希望,还有许多陌生人的鼓励。她重整旗鼓,再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努力终有回报,2019年,沈娟被四川师范大学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爷爷再一次落泪,却已经没有了去年时的痛苦,只剩下满腔的喜悦之情。

进入大学后,沈娟争取到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同时,她还参与了支教活动,希望能点燃教育的明灯,帮助到更多和她一样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