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偶尔的人类牺牲:医学实验与说「不」的代价》一书的出版,Macchiarini 的造假案再次成为焦点。

学术「大佬」 被顶尖机构包庇多年终受处罚

近日,随着《偶尔的人类牺牲:医学实验与说「不」的代价》一书的出版,Macchiarini 的造假案再次成为焦点。

2011 年,意大利外科医生 Paolo Macchiarini 成名于再生医学领域。他声称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人工合成气管的移植手术。这一成就迅速被《柳叶刀》等顶级医学期刊所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MAGNUS ANDERSSON

2014 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 4 位同事,包括论文共同作者,向学院举报 Macchiarini 的手术和论文存在严重问题。

他们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形成了一份近 500 页的举报信,提交给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管理层。

4 位吹哨人原以为这份报告会拨乱反正,肃清 Macchiarini 的不当行为,没成想,他们等来的却是一场疯狂的报复,使他们陷入职业黑暗期。

直到,2016 年,一部揭露 Macchiarini 手术失败的纪录片在瑞典播出,才让这一事件迎来逆转。

在舆论压力下,他的保护伞——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得不重新审视问题,并于 2018 年确认 Macchiarini 存在科研不端行为,随后他被解雇并面临法律审判。

据媒体报道,他不仅学术造假,还在已婚状态下骗婚。

如今,这位曾经的学术明星被判刑 2 年零 6 个月,他的名字与 14 篇被撤回的论文一同被钉在了学术不端的耻辱柱上,正义最终回归。

信息来源:wikipedia、Retraction Watch、科学网

高校新闻:

台湾一高校无预警倒闭 失业教师怒起抗议

据台媒报道,从去年开始至今,台湾有 7 所大学陆续倒闭,包括:台湾首府大学、中州科技大学、东方设计大学、明道大学、环球科技大学、大同技术学院。就连今年新增的大汉技术学院,也将于今年 8 月起停办。

其中,大汉技术学院巅峰时期超过 7000 名学生,如今校内只剩 500 人。苦于无学生就读,该校董事会今年 2 月无预警宣布 「8 月起停招、停办 」。

对此,教职员因不满失业,要求董事会辞职解散,无条件释出经营权。学生为争取受教权,发起全校问卷调查,全校 498 人当中(不含延修生),有效回复 287 人,反对停招停办者 270 人,比例高达 94%。

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指出,大汉技术学院方面对反对声音完全不理不睬,呼吁相关部门能主动介入调查。

据介绍,大汉技术学院(Da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 1977 年创校,2021 年设立台中潭子校区。

2024 年 2 月大汉技术学院董事会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决议自 2024 学年度起停招停办、安置师生、并作转型发展等规划,自行预定 2024 年 7 月停办。

信息来源:中国台湾网、大汉技术学院、双一流高教

学术新闻:

Science:施一公团队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打开新方向

近日,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于Science发表题为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by human γ-secretase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人 γ-分泌酶识别和切割底物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其对淀粉样前体蛋白 C 末端片段(APP-C99)的连续切割过程,阐明了切割主要以三个氨基酸为步长进行的机理,并利用 cryo-EM 技术解析了与底物结合的 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结构,为理解阿尔茨海默病(AD)中淀粉样斑块形成的关键步骤提供了重要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Science

研究者采用了 cryo-EM 技术来确定 γ-分泌酶与 APP-C99、Ab49、Ab46 和 Ab43 结合时的原子结构,记录了底物与酶复合物的详细结构特征,包括跨膜 α-螺旋、三氨基酸连接区以及与 presenilin1 (PS1) 形成的杂交 β-片。

深入探讨了 γ-分泌酶的切割机制,发现每次切割后,底物的 α-螺旋会解旋并转动一转,形成新的 β-链,这一过程与底物的切割位置紧密相关。这种切割机制与现有的生化数据相吻合,并支持了切割过程的「活塞模型」,即底物的 α-螺旋在每次切割后向活性位点移动约三个氨基酸的距离。

该研究所发现的这些结构信息对于理解 γ-分泌酶的功能以及 AD 相关突变如何影响这一过程极为重要,这不仅加深了对 γ-分泌酶的分子机制的了解,更为开发针对 AD 的潜在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信息来源:丁香学术

行业资讯:

安捷伦、南京大学,共谋合成生物 ——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见证

近日,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与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 「 南大无锡研究所 」)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实验室专注于生物制造与组学技术领域前沿课题,双方将利用安捷伦的合成生物学自动化与智能化解决方案,共同开发创新分析方法,推动生物制造与组学研究。

联合实验室有助于提升南大无锡研究所的分析测试能力,有望加速实现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创新与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南大无锡研究所学术与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郭子建,现场见证了双方的合作协议签署。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在科学界里受关注度不断上升的学科领域,它在推动生物经济创新、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发展层面都展现出巨大潜力,因而战略意义凸显。

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为南大无锡研究所科研团队提供安捷伦技术平台、售后服务与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为无锡市打造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阵地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来源:生物学霸,

仅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删除或修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