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十四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典礼于南京举行。本届“信谊图画书奖”,由赵新蕾创作的《芽芽去哪儿》和郭玲玲创作的《捉迷藏》分别摘得图画书创作奖和图画书文字创作奖组别的佳作奖。此外,《老爸,今天吃什么?》《气球》两部作品获得图画书创作奖入围奖,《每一阵风都有一个家》《一只大鹅挤过来》和《刮风了,别害怕》三部作品获得图画书文字创作奖入围奖。同时,典礼宣布第十五届“信谊图画书奖”征奖已启动,收件日期从2024年6月1日持续至8月3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四届“信谊图画书奖”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信谊图画书奖由台湾信谊基金会创设于2009年,旨在鼓励华文原创图画书作品。这一被诸多年轻的创作者视为“出道起点”和“加油站”的奖项迄今为止已经走过14届。据介绍,第十四届“信谊图画书奖”组委会共收到参赛作品844件,其中图画书创作组308件、图画书文字创作组536件。经过初审评委评选,共计28件图画书创作组作品和27件图画书文字创作组作品进入决审环节。又经过决审评委们斟酌讨论,最终评出7部获奖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四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奖佳作奖和入围奖获奖作品。

主办方表示,此次获奖的作品在创作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多样性,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作品从儿童游戏和想象出发,让孩子感受到无穷乐趣和挑战,互动性强,可操作性强;有作品结合动物属性,多方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神奇性,让读者全面领略世界之大、物种之神奇;也有作品通过各种细节,观察当下儿童的社区生活,将他们的烦恼、忧伤与喜悦一一道来,全面展现出生活中的温暖人情。题材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体现出了作者们的蓬勃创造力。

典礼上,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致信表示,“每一个人的生命经验和体悟都不同,也许不一定要透过阅读来完成,但阅读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是一个我们在人生中随手可得的方便法门。在人生的旅途上,可以用以思考、学习,丰富我们生命的食粮。我们的孩子会失去这样的机缘和幸福吗?”面对当下童书产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变化和挑战,张杏如依然坚信阅读的力量,“很多实证的研究都告诉我们,对低幼的孩子来说,亲子共读或亲师共读,不只促进语言、认知的发展,培养未来持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成为一个情绪稳定、勇于探索的人。不管未来的时代会如何演变,在儿童早期,书一定是亲子最好的互动媒介,而优质的亲子互动正是建构孩子大脑网络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三届信谊图画书奖首奖作品《电线杆去哪儿了?》已于本届典礼前夕出版上市。该书的作者李含从家乡山城重庆Citywalk(城市漫步)中得到灵感,创作了电线杆的故事。电线杆的背后,是我们念念不忘的旧时光,更是隐喻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数像你、我、他一样平凡角色的默默支撑与担当。此外,第十四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作品《芽芽去哪儿》,以当下社区生活为背景,全力展现出了温暖人情,目前该书也已进入编辑出版流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线杆去哪儿了?》,李含 著/绘,信谊图画书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6月版。

典礼现场,儿童文学学者方卫平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常识为什么重要——关于近年来的儿童文学创作》的讲座。方卫平指出,“常识来自天地与人间、人性与文学性的日常及其逻辑。许多时候,文学表达的高下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是否呈现了独特的准确性。”儿童文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美学的文学门类。它与童年的天真、丰饶、“神性”有关。但是近些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人文观、童年观,文学语言、人物塑造和结构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很多作品离真实生活太远,人物语言充斥着脱离生活和人物个性的“作家腔”“表演腔”等。对此,方卫平认为,“如果大人的世界是现实性、理性,那么童年就是神秘性、超越性。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寻回失落的‘天真’。”优秀的儿童文学需贴合儿童心理,传递健康的世界观、人文观和价值观,兼具情感、教育性与想象力的启迪。

那么,如何回到文学的常识,回到书写童年的艺术,恢复童年书写的“神性”呢?方卫平表示,“简洁是童年时代的基本语言面貌,也是童年时代的基础感觉方式。儿童文学的语言不是抽象的简洁,而是具象、形象的简洁”。比如艾诺·洛贝尔的《青蛙和蟾蜍》,就是儿童文学中没有忘记童年与童年性的优秀代表作品,写出了童年的美好、温暖和滋味,值得大家反复细读和琢磨体会。

记者/何安安

编辑/李永博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