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极端高温天气早已不罕见,随着夏季正式登场,今年的第一波热浪已经来袭,国内进入连日高温天气,全球多个国家在今年也早已发出高温预警来,加强民众对极端天气的防范意识。近年全球高温天气现象加剧,一些地区夏天温度在35℃至38℃成为家常便饭,局部可达40℃左右。被热浪包围的天气会让心情变得烦躁,更会引发多种热射病等高温疾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高温”这个威胁正在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面对暴晒和高温,为了能熬过炎炎夏日,各国人民也发明了不少避暑秘籍。不同国家在城市公共设施、政府规划、民众科普等层面,都推出了哪些措施来应对高温?看看他们的“花式出招”。

新加坡:如何解决城市的热

新加坡“热”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凝土和木瓦屋顶等东西比树木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比其他周遭区域的温度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加热效果。新加坡基本上是一个都市丛林,城市结构让热岛效应更加严重。

为此,新加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为城市降温。

建造“地下区域冷却系统”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始终保持舒适的24℃,秘诀就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地下区域冷却系统,它对圆顶和附近二十几座高楼进行了降温。地下区域冷却系统利用大型中央工厂来生产冷却水,并注入河岸、住宅区大楼、会展中心大楼、购物商场和城市地标——滨海湾金沙赌场酒店。

这个系统一大好处,就是比传统空调节省约40%的用电量。由于新加坡的能源大多依赖天然气,节省40%的空调用电,就意味着减少了相等于1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

建立“花园城市”概念

1967年时任总理的李光耀,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愉快,提出发展“花园城市”。新加坡开展该项目至今,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城市之一。

有两座建筑就是“花园城市”计划的典范:

海军部是新加坡一个包含医疗设施和社交空间的社区中心,现在的绿化面积比建筑物的占地面积还要大。海军部的顶部是露台屋顶景观,上面种满了当地的植物,作为社区公园使用,中心里的绿地还种有农作物。

皮克林宾乐雅酒店是一个置身花园中的酒店,酒店的绿植生长潜力已翻了一倍。现在这座酒店拥有15000米高的空中花园、瀑布、种植平台和绿植墙壁。

“冷却新加坡计划”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政府还有远大的计划:在未来10年种植100万棵树,增加更多的绿地,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为了让人们更贴近大自然,这些还远远不够。过去60年里,新加坡的变暖速度仍然是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从1950年到2010年,全球气温上升了0.7℃,但新加坡的气温增加了1.5℃。

自2017年起,“冷却新加坡计划”的研究人员就在寻找能够减少人们对冷气需求的降温方案。担任“冷却新加坡计划”的项目负责人GerhardSchmitt教授表示:“植被对于许多城市都很重要,既能产生遮阳效应来减轻城市的热度,也能引发深层的心理效应和蒸发冷却的效果。地面植被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树木和灌木等,此外,植物还可以长在建筑物的表面或屋顶。”

GerhardSchmitt教授说:“‘冷却新加坡计划’包含一系列其他有效的降热措施,设置遮阳窗户,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第一步。保持区域空间的简洁,有助风的流动;一定深度的水体能起到热缓冲作用;若必须建造重型建筑,如,高楼大厦,至少要确保表面和立面更轻盈,保护建筑物不被太阳直射。”

他认为,理想的情况是在城外生产电力,再把清洁电力带进城市,这至少能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然后一步步地把建筑物的屋顶和立面转变成可再生能源的产区。新加坡虽然选择有限,但如果把所有建筑物的表面,不管是屋顶或是立面,都用来生产可再生能源,长远来说可供给新加坡所需电力的20%,甚至25%。

设计虚拟的“DUCT城市模型”

“冷却新加坡计划”还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城市模型DUCT(DigitalUrbanClimateTwin)。

GerhardSchmitt教授表示:“DUCT能够计算城市规划中的每个部分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不仅把建筑数字化成几何模型,交通、绝缘设备、温度、太阳辐射、天气、地区天气和气候,甚至是城市中极度微小的气候因素、水体、人类运动等也都包含在模型里。我们可以在真正构建前,虚构一些场景进行测试。得出好的测试效果,确定这种场景会发挥作用后,就可以付诸实践。”

新加坡将利用DUCT来确定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无论是需要散热还是增温,DUCT都可应用在不同城市,帮助节约能源,减缓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上能做到将科学方法与城市再设计和规划相结合的城市并不多,而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继续沿着科学的道路走下去,结合其他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相信新加坡未来会比现在更舒适。文/lam

希腊:民间和官方如何合作,抵御高温来袭

鉴于希腊将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在希腊民防与气候危机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希腊红十字会于6月11日上午举行紧急会议,并在会后组织人员在宪法广场的地铁站附近向民众宣传高温极端天气的预防措施指南以及提供必要的协助。

红十字会向民众分发冰矿泉水等组织成员多是护理人员和志愿者

考虑到极端的高温天气,在6月10日周一下午,希腊红十字会在宪法广场向过往的民众分发高温天气预防措施手册以及近6000瓶的瓶装冰矿泉水,以应对炎热的高温天气,防止中暑。

值得注意的是,该红十字会此次的组织成员大多数由护理人员和志愿者组成,他们在宪法广场的地铁站附近向过往的民众宣传高温极端天气的预防措施指南以及提供必要的协助,特别是弱势群体,像老年人、儿童、无家可归者以及难民等。

同时,还向过往的民众分发急救包和瓶装冰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多地学校决定停课或者调整上课时间

由于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希腊民防部于6月10日周一下午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会议敦促各市政当局做好高温天气下的防暑降温预防措施。

考虑到炎热的高温天气,根据哈尔基达市长埃琳娜·瓦卡的决定,位于哈尔基达市的所有小学,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所有学校将从6月11日周二开始至6月13日周四停止运营。而对于哈尔基达市的所有托儿所,将依然保持开放,但所有的儿童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参加。

根据迈泰奥拉市市长莱夫特里·阿夫拉莫普鲁的决定,由于高温天气,位于该市的所有幼儿园以及小学的上课时间将缩短,即从6月11日周二开始到6月13日周四等三天的上课时间将缩短,从11点30分过后学校将开始关闭。

由于高温天气,位于曼图迪-利姆尼-阿吉亚安娜市的学校也将关闭三天。特别是,根据该市市长的决定,由于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因此位于该市的所有幼儿园和小学将从6月11日周二开始至6月13日周四等三天保持关闭。

根据埃雷特里亚市市长的决定,由于天气炎热,因此学校也将保持关闭。特别是,为了保护所有的学生免受高温侵袭,因此该市市长决定从6月11日周二开始至6月13日周四,所有的幼儿园以及小学将暂停运营。

根据拉米亚市市长的决定,在与希腊中部地区教育局进行沟通后,位于拉米亚市的所有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小学从6月11日周二开始至6月13日周四期间,上课时间统一调整到11点30分。

与此同时,考虑到高温天气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因此根据纳乌萨市市长尼科斯·库索亚尼斯的决定,从6月11日周二中午12点开始,位于该市的所有幼儿园和小学将保持关闭。

官方呼吁推行员工远程办公或实行灵活工作时间

针对极端的高温天气,为保护员工免受高温天气的影响,近日希腊内政部发布最新指示,呼吁公务员尽可能通过远程办公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无法实现远程办公的,可以实行灵活的工作时间。

希腊内政部在其公告中指出,鉴于未来几天希腊将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因此从6月11日周二开始至6月13日周四期间,所有的公共部门应当进行远程办公,如果是需要在户外进行工作的员工,应当使用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同时建议员工避免在12点-17点高温时段进行工作。

此外,为了避免民众免受高温天气的影响,明确在高温时段的任何公共服务预约应由服务部门酌情给予重新安排,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公共服务和国家机构都必须不间断地为公民提供服务并确保其顺利运行。

雅典医学会也发布高温天气预防措施指南,向民众讲解高温天气的预防措施,呼吁民众在高温天气下应限制活动并待在有空调的室内,避免任何形式下的户外运动或体力活动。这不仅是在白天,而且在夜间也是如此,如果最低气温不低于32℃。

雅典医学会主席帕图利斯表示:“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高温天气,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弱势群体,应严格遵守高温天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人,例如糖尿病、肾衰竭、肺部疾病等。同时,属于特别脆弱的人群,在炎热的季节必须严格遵循专家的指导,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这不仅是在白天,甚至在晚上,也都应该避免体力消耗。”文/郑勇毅

韩国:去年高温病暴增331%,消防厅今年“出大招”应对酷暑

韩国消防厅近日宣布,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高温引发的疾病和人员伤亡,他们将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一名为“2024年应对酷暑急救活动对策”的计划旨在提升急救响应能力,并强化公众对酷暑预防的认识。通过加强急救准备、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公众宣传,消防厅旨在确保酷暑来临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减少高温疾病的发生和因高温引起的伤亡。

官方提供高温疾病数据分析发病时间、地点及年龄特点等

根据消防厅的统计数据,过去五年中,由于高温导致的急救患者人数年均达到1265人,其中1169人需要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特别是去年,高温疾患患者人数激增至2436人,其中有2153人被送往医院治疗。引人关注的是,去年8月高温患者人数较前一年暴增331%,共有1318人被送往医院治疗,而前一年仅为306人。

消防厅的数据显示,在高温期间,停车场等道路外交通区域及户外发生高温急救的比例分别占16%,室内发生的比例也相近。从主要症状来看,由于户外活动导致的水分流失患者最多,达到1527人,占总数的62.7%;其次是中暑患者,有325人,占比13.3%;热昏厥患者有305人,占12.5%。

从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高温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其中80岁以上的患者占16.1%,50多岁的占15.6%,70多岁的占15.5%。整体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在移送患者中占比45.3%,达1103件。此外,10多岁青少年由于活动量大,也受到显著影响,移送件数为316件,占比13%。

在一天中,高温疾病的发生时间集中在日照最强的正午至下午6点之间,占总病例的62.5%(1522人)。这一时间段的高温暴晒,是导致患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国所有急救车配备冰袋、盐、补水喷雾等设备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酷暑,韩国消防厅从5月20日开始,全面加强急救出动准备。具体措施包括在全国所有119急救车上配备应对高温的急救设备,如冰袋、盐、补水喷雾和电解质溶液。此外,全国1503辆配有急救装备的消防泵车也将投入使用,以完善应对高温引发急救需求的准备工作。

消防厅119急救科长刘炳旭(音)强调,预防比应对更为重要。为此,他呼吁公众在日照最强的时间段内尽量避免进行户外活动,并随时补充水分,遵守国民行动指南。他指出,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防护不仅是急救人员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消防厅加大对高温疾病的科普力度教民众如何早期识别和急救处理

除了急救措施,韩国消防厅还计划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高温防护知识。这包括如何识别高温疾病的早期症状、如何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以及哪些行为可以有效预防高温疾病的发生。消防厅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和应对措施,公众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风险。文/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