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刚落幕,最关键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之争接连打响。欧洲整体已出现了明显右移的现象,政坛大变天,冯德莱恩一路高歌猛进,马克龙想通过换人来改变欧盟“亲美”立场的目标落空,这会对中欧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日前,第十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束,经初步统计,720名新议会议员当中,极右翼成员占据了大多数,一夜之间,整个欧洲政坛变了天。欧洲议会之所以会从左倾突然跳转为右倾,和欧洲困扰已久的难民问题、激进环保、物价飙涨、战争有脱不开的干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大量接收难民,欧洲国家宗教、文化与社会冲击加剧,犯罪率陡增,而为了满足环保诉求、追求绿色转型,欧洲国家政府不顾眼前能源短缺危机,一味制裁俄罗斯和反核能,又进一步刺激的通货膨胀的高企,造成物价飙升。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相继爆发,更是让不少民众和政府间产生了尖锐矛盾,就比如说德国。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欧洲和美国一样,意识形态挂帅,政治正确至上。极右翼势力的崛起背后,是欧洲选民的人心思变,代表着欧洲人民重新开始了思考和选择。然而可惜的是,欧洲议会并不能决定成员国的外交政策,因此就算选民们内心已经偏向在制裁俄罗斯一事上回归中立立场,在巴以冲突中支持巴勒斯坦,最终拍板的人还得看欧盟委员会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看来,冯德莱恩应该能顺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她所在的中右翼欧洲人民党在议会720个席位中赢得185个席位,只要能获得法国和德国的支持,就能稳操胜券。冯德莱恩的对华态度不用多说了,坊间戏称她为美国的“忠实仆人”和“傀儡” ,传言下个月即将实行的对华电动汽车临时关税就是她一手主导的。

德法两国的境遇和冯德莱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这次的议会选举中,法国和德国执政党分别以15.2%和14%的得票率败给了本国的右翼党派,马克龙和朔尔茨可以说是欧洲独立自主的两大先锋,他们一个曾公开表示绝不做美国的跟班,一个极力反对欧盟追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次选举的失败,意味着他们所在的政党在欧洲议会的声量和影响力都会下降,从而对欧洲的战略自主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法国就被爆出马克龙有意替换冯德莱恩,原因是冯德莱恩过于“亲美”,却与欧洲的战略自主背道而驰。朔尔茨也向冯德莱恩发出过最后通牒,要求她只能依靠社民党在内的民主党,和右翼党派保持距离,否则不会支持她连任。

然而,议会选举的惨败对这二人的政权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现在他们反而不得不支持冯德莱恩,以免冯德莱恩选择和右翼捆绑。这一选择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冯德莱恩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如此一来,欧洲的自主就又变成了空谈,中欧关系也很难摆脱美国的影响,欧盟甚至可能联合美国一起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冯德莱恩能否连任尚且存在变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就强烈反对这一结果,并提议欧盟国家领导人单独举行会谈,讨论欧盟的最高职位的人选。无论如何,多极化是人类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便冯德莱恩再连任,未来五年中欧关系即便困难重重,却也不会脱轨,中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能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