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假的一句话是公平、公正、公开!”这句话虽不是出自于朱令之口,但却真真切切、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朱令身上,体现在朱令身上被一刀一刀“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割得体无完肤,满身刀疤的伤口上。尽管朱令的生命已逝,人已经走了,但她身上一刀一刀“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刀疤依旧存在。虽然此案已历经30年早已“结办”,但只要此案不破,得不到公正的司法审判,不给社会一个公正的交待,那么“公平、公正、公开”,就永久仍是一句假话、空话、大话!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相对而言,朱令一家是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相对于社会底层普通平民大众而言不是弱势群体,身居国都皇城根下,又案发于国内最顶级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且受到社会与国内外长达30年之久的高度关注,虽不是国内第一的大案、要案,但却是建国以来位置最高、社会与国内外关注度最高,尚未告破、影响度最大的案件!也是社会疑议最多,公众疑问最多的典型案件!

司法公正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朱令案没有经过司法审判裁决而被公安局“结办”,无论是以何种理由“结办”,都是没有对坏人进行追究,让坏人逃避法律责任审判的“结办”,这是在客观上有意与无意地对坏人的宽容。有句至理名言:“对坏人的宽容,就是对好人的犯罪。”

朱令案不公正,至死她也没有等来属于她的那一份公正。朱令虽死,朱令案还敞开着,没有结案。“结办”不是结案。此案不结就永久敞开着,公正就永久欠缺。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朱令案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会成为一个负面效应的范例。“疑罪从无”始于朱令案,“疑罪从无”竟能将同寝室室友诸多做案疑点的唯一犯罪嫌疑人给“疑”成无罪放走,不移交至检查院公诉、法院审判,半路就大大方方地放走了,下面基层公安侦办案件会怎么办?法院判案会怎么判?上行下效,以朱令案为范例,难到不可以吗?如此一来,朱令案会不会重演?这对社会来说是公平吗?是喜是忧?大家心里都有杆称。

有些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这话不对,谬之大误。中国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就在于中国人有信仰,且忠贞贯之不动摇,这个信仰便是这大写的两个字:“公正!”,无论是在家里、单位、社会,人们从小至老所受教育,所希望与追求的就是“公正”。是非功过、忠奸正逆,千百年的评说,不就是以是否“公正”为尺度来衡量的吗?抑恶扬善、褒贬忠奸,不就是一代代相传相授的华夏信仰吗?我们评说朱令案,不也是在维护与追求社会的公正吗?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不公开”是朱令案“结办”的孪生姐妹。而一旦此案案情可以公开,就离公平与公正不远了。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朱令案案情有不公开的正当理由吗?没有!北京市政府的答复是撤销了北京市公安局拒绝朱令案公开的决定,但是北京市公安局却拒不执行。这不但增加了社会对朱令案的异议,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也显露出北京市公安局确有“难言之苦”。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但无论怎么说,只要朱令案不告破、不审判,那么“公平、公正、公开”在朱令身上就都是假的。但是,公众仍是希望朱令案最终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公开,因为,这是人民大众的信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