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为爱情,嫁给没车没房,但有32万彩礼的人吗?

我想,大多人都不会。如今,有车,有房,有足够的彩礼,是结婚的标准。大家都比较现实,没有谁愿意委屈自己,去“下”嫁。

前几年,河南农村小伙小孙,经媒婆介绍,认识了邻村女孩小李,两人一见钟情,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孙人脾气好,心地善良,小李愿意与他步入婚姻。恋爱没多久,两方家庭开始张罗订婚事宜。

按照女方的意思,男方要给女方32万彩礼

男方一家给了彩礼,加上三金、家具、衣服等,林林总总一共花了40万左右。

去年,小孙和小李原本打算结婚,但因为疫情,婚礼延误。

从去年到现在,小孙屡次跟小李谈论结婚的问题,但小李一直选择逃避,亦拒绝见面,甚至玩失踪,拉黑小孙的电话与微信。

前段时间,小李回来,小孙一家就带着礼品与记者去询问情况。

不曾想,双方争吵不休,女方母亲喊到:“大不了去法院,法院让退多少我就退多少。”

在众人与记者的劝说下,双方才平静下来。

小孙万分疑惑:“很不明白!她彩礼、三金都收了,为什么不愿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众人与记者在场,小李也道出了实情:“不想结婚,是因为对方没有盖房子。”

又是房子在搞事!

原来啊,当初,两家人在谈论彩礼时,女方一家明确表示:

“要有32万彩礼及三金,还要给小两口盖新房子住。”

如今,一年过去了,女方母亲未看到男方一家有盖房子的心思,便不同意女儿嫁过去。

曾一段时间,小李也对小孙表示过这个问题,小孙一家并未重视,也无能为力,且一直想要这个儿媳妇,想挽回,所以一直纠缠。

听到女方一家说出了实情,小孙的母亲也唉声叹气:

“农村人,哪有那么多钱嘛,钱都给彩礼了,怎么还有钱盖房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两家人因为房子的问题,不欢而散。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说女方贪得无厌,狮子大开口,彩礼太重。彩礼重不重,那是区域性决定,我们无权干涉。其实,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两家人都有问题。

男方的问题:轻易许诺,做出高于自己实力的决定。

两家人在讨论彩礼时,男方一家同意盖房子,后面却没有盖,原因是没有钱。

可是,男方知道要出那么高的彩礼,肯定会没钱,可为什么要答应盖房子呢?

你答应了,就要办到。办不到,在女方心中,你就是个没信用的人。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没有信用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方的问题,有三点:

第一,态度不够明显

在讨论彩礼及房子的问题时,女方一家没有特别强调有了房子才结婚的问题,所以,男方也觉得不是很重要。

或许,在开始讨论时,女方一家也不好把话语说重,所以,没有明显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过早收彩礼

女方在事情还没有谈妥的时候,便过早地收下彩礼及三金。这番操作,难免会让男方误解,认为女方一家同意嫁女。

要知道,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收了彩礼,就是真正的同意结婚。女方一家过早地收彩礼,便让男方产生这般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莫名地玩失踪

既然不愿意结婚了,联系媒婆,取消三金和彩礼,和平分手就好。可小李竟然莫名地玩失踪,还拉黑小孙的微信和电话。

这难免会让人误以为,对方要了彩礼不愿意结婚,是在骗钱。

两家人都有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前,一个后。

而小孙一家也很聪明,带着记者去询问,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人都爱财,小李一家敢玩失踪,就敢私吞你的彩礼,带记者去,是安全起见。这个,堪称教科书教学。

小李一家临时变卦,不同意结婚,但好在没有私吞彩礼,答应退还彩礼,也没有闹出人命。

2月2日,河南商丘,公公因为亲家母一家不退还彩礼,杀害儿媳一家三口,分别是儿媳、儿媳的母亲和一个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与儿媳结婚不到一年,便闹起离婚,公公称:不同意离婚,如要离婚,就退还彩礼。

可女方未正面沟通。

愤怒之下,公公挥刀杀死儿媳一家,行凶后喝药自尽,至今仍在抢救中。

谁赚钱,都不容易。为何不做到互相理解?

既然分开了,退彩礼钱又何妨?不是自己的钱。怎可花的安心?

现如今,有多少人因为天价的彩礼和高额的房价,错过或是闹过?实在是令人揪心。

曾看到一段文字,颇有感触。

“你有一个女儿,你希望她的婆家要多给彩礼;你有一个儿子,你嫌亲家要的彩礼太多;你有一个儿媳,你嫌儿媳事太多、不懂事;你有一个女儿,你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权;你开车时讨厌行人,你走路时讨厌车,,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其实我们都没错,错在我们站的位置不同――记得换位思考,你的人生才会好。”

的确如此。

很多事情,要是能够换位思考,也就不至于有那么多的麻烦。

婚姻是大事,必须要有物质做支撑,但不要为了高额的彩礼及房价,拆了一对鸳鸯,物极必反。

有时候,请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换位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