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近日,《2023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蓝皮书》发布,在总结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脉络、分析全球青少年科创教育潮流趋势的基础上,面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教育新需求,以及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教育形态变革,提出了新时代青少年科创教育的未来思考和发展建议。

推动“大国重器”向青少年开放

这本蓝皮书由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编撰,是全国第一份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报告。去年5月,教育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教育“双减”中的科学教育“加法”。在这一新形势下,青少年科创教育的重要性将日益提升。

蓝皮书指出:“科创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新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2021年4月,上海市教委设立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学生(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专家咨询机构。2021年至2023年,市科创委评审和命名了94家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中小学生开放,传播前沿科技信息和成果,并引导学生以基地为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北斗导航基地、C919大飞机……科研人员带孩子们走进这些“大国重器”场所,在他们的心田撒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市科创委还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推进建设了青少年科创教育优质资源库,组织开展了上海市科创教育(中小学)优质课程征集和评选、青少年科创教育经典导读、“上海科创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厚植土壤。

科学教育要增强现代性和前沿性

蓝皮书首发座谈会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2023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蓝皮书》对上海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很有启发。科学教育要增强现代性和前沿性,把近年来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可学、可探究的内容,通过与科学家的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降维”形成青少年探究性课题。“一位教育专家说,国内理科教材一直难以跟上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步伐。这个问题提示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的现代性和前沿性,紧跟时代步伐,形成上海特色。”

2014年以来,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已建成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实验室,如何组织更多的青少年去那里参观学习?这方面,市科创委开展的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建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做了有意义的实践。

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教育形态。科学教育课程要走向综合,形成跨学科一体化教学体系,并推动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将STEM(科技、工程和数学)扩展成STEAM(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同时,要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畅通教育链、工程链和人才链,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培养出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

中学生在长宁区“微芯”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室学习集成电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学生在长宁区“微芯”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室学习集成电路。

面向未来,《2023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蓝皮书》提出4项发展建议:一是上海科创教育应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和生态化的科创教育基地优质资源大集群。在“十四五”时期建设100家市级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向区级层面拓展建设科创教育基地,并向长三角推进科创教育基地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建设面向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科创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搭平台。市科创委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开发和精选面向科创教育基地、学校和家庭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推荐和宣传科创教育读物目录,以及科创教育公益性优质自媒体等。

三是探索未来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发现、培养和跟踪未来创新人才的数字化系统。蓝皮书期待社会各界育人力量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多学段,建设未来科创人才个性化成长“数字画像”,助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投身科研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四是营造浓郁的源于校园、家庭和社会的多层面多样态科技创新文化。市科创委将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进一步广泛宣传和推广科创教育领军人物、示范性科创教育基地以及具有显著科创教育特色的示范学校,让他们的创新理念和科创实践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