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华国锋和叶剑英两位领导正在筹备抓捕姚文元的事宜,汪东兴却在这时提议:“这次我们不必出面。”

华国锋与叶剑英对视一眼,直接同意了汪东兴的建议,说道:“那我写个手令吧。”

抓捕姚文元的任务至关重要,理应万分重视,汪东兴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又为什么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他对汪东兴的信任来自哪里?

有勇有谋,深受毛主席赏识

华国锋对汪东兴的信任来源于汪东兴本身。

1916年,汪东兴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小村庄。

他家中世代务农,生活十分艰苦,从小就见过太多底层农民被剥削压迫的残酷事实,对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感触极深。

幸运的是,当时正逢进步思想在国内各地出现,对汪东兴的未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个年代农民生活困苦,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孩子往往没有机会上学读书,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逐渐麻木内心,重复着祖祖辈辈的凄苦人生。

汪东兴的人生轨迹本来也会如此,但新思想的出现,让汪东兴看到了新的希望,内心产生了熊熊革命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革命时期,汪东兴还是一个半人高的小孩儿,就已经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民运动。

年仅十一二岁时,他因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优秀表现担任了乡镇儿童团团长。

1931年,15岁的汪东兴积极加入了共青团,并在之后担任了共青团乡支部书记。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各地招募。汪东兴此时年仅16岁,但内心坚强刚毅,怀揣一腔革命热血,积极加入了当地的红军队伍。

不久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年少的汪东兴跟随红军队伍参与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在战斗中英勇冲锋、无畏无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军长征途中,不到20岁的汪东兴先后参与了无数次战役,经历一次次战斗之后,他的战斗经验更加丰富,作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1935年11月,年纪轻轻的汪东兴就担任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队指导员。

1947年,面临国民党大军的步步进攻,我党决定转战陕北。

在这样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亲自指定汪东兴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直属队三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警卫处处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充分信任汪东兴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并不单单指作战能力。

汪东兴有勇有谋,而且十分细心,时常能够考虑到其他人忽略的地方,在某些时刻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党中央即将从延安转移之前,汪东兴问出了一个问题:

“具体的行进计划制定了吗?主席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在得到“坐车”的答案之后,汪东兴立刻说道:

“那我们需要先联系一下机场,那里正在挖沟壕,得提前让他们留出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汪东兴的话后,在场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不是不认同汪东兴的话,而是感到愧疚和自责。负责转移事宜的人有很多,可除了汪东兴之外,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这一点。

如果在行进途中遇到阻碍,不仅耽误转移进程,还可能让所有人陷入危险之中。

现场氛围陷入凝滞,毛主席笑着打了个圆场,对汪东兴说道:

“周副主席常夸你细心,现在看来果然不错。如果不是你提醒,咱们可能就要堵在半路咯。”

毛主席的态度让其他人放松了些,众人纷纷称赞汪东兴的细心,并表示要多向他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东兴能够得到毛主席的赏识,除了细心的品质和优秀的作战能力以外,还因为他有勇有谋。

1947年6月,中央从王家湾撤离时,毛主席不肯立刻离开,而是坚定表示,要看到敌人之后才走。

毛主席的考量是为了让我方掌握主动权,但这样做更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

周恩来提出建议:“主席,能否让其他同志替你看?”
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但是没有直接下令,而是以商量的方式向汪东兴问道:“如果让你留下来等敌人,你敢吗?”汪东兴脸色无畏,坚定地说了一个字:“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汪东兴接下了这项危险任务,并且拒绝了毛主席给他留下一个连的提议,只要了一个加强排。

中央机关立刻转移,而汪东兴带着一个加强排连夜部署设伏,成功阻击了敌方一个团兵力,三次打退敌人,让敌方士气大幅削减。

汪东兴有勇有谋,心细如发,因为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在后来的一次次任务过程中,汪东兴展现出来的能力和忠诚,更让毛主席对他的态度从赏识逐步发展为充分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真负责,深得毛主席信任

敌人在王家湾受挫之后,准备向延安方向撤离。

这时候,汪东兴接到了另一项任务——追击敌人。

但此次追击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通过一战迷惑敌人,让敌人摸不清我方的实力;同时,在游击战过程中,顺便了解一下群众的生活情况。

汪东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带着增派的一个连的兵力,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

凭借游击战的机动优势,以及对地形地势的了解,汪东兴在高家川占据了三个制高点,对敌军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伏击,成功以少胜多,消灭了大量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