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白板、一支笔,靠着给相亲对象挑刺,相亲分析师爆红网络。

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相亲分析师持续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一方面,号称“媒婆克星”的相亲分析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挑刺”相亲对象;另一方面,相亲分析师则当起观众的“情感军师”,靠着卖课和提供咨询,不断从观众身上实现盈利。

心理学专家认为,付费获取情感分析和情感解决方案虽有可取之处,但需确保其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和信誉。

  相亲分析师忽然爆火

“这个男人能嫁吗?”这是相亲分析视频统一的内容标题。

视频里,一名博主站在写有相亲对象信息的白板前,用记号笔涂涂写写,面对镜头“解析”着相亲对象的条件。

“这里每一条都是有坑的,我们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没有说什么。”对着白板上相亲对象的身高、体重、工作、住房等信息,博主逐一分析“点拨”镜头前的观众,如何避开这些相亲的“大坑”。

4月初,随着一名相亲分析师博主3天涨粉几十万,相亲分析师迅速成为各类情感博主新的细分赛道。清一色的白板、记号笔,低成本的模仿门槛,让越来越多人涌入。

靠着给相亲对象“挑刺”,这些被粉丝称为“媒婆克星”的博主,正迅速走红,头部博主的视频可以轻易获得数万点赞和数万评论,各类腰部博主靠着毒辣的“锐评”也收获一批拥趸。

镜头前,“年轻、身材好、高颜值、高学历、高薪工作”这一个个相亲市场上的优质条件,被相亲分析师一一“拆穿”;一个个完美人设的“崩塌”,让观众觉得看相亲分析仿佛就在看一场爽剧。

在充满反转的相亲分析视频中,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评论区里,不少观众都发出自己的相亲对象条件求助,热心网友则顺着博主的逻辑,在评论区开启现场相亲分析实操。

  “恋爱军师”的盈利逻辑

虽然大部分人只是以娱乐的心态看待相亲分析师,但也有一些年轻人会“上头”。

对于相亲分析师博主而言,主要的盈利途径就是成为观众的“恋爱军师”,要么卖课要么提供咨询服务。

对于这些相亲分析师而言,卖课既不需要任何资质审核,也不需要专业背书,只要按照自己能自洽的思维逻辑,整合一套视频,就可以打包成课程,以经验、技巧等名义推销给观众。

录制视频卖课虽然可以赚钱,但是观众对买课这一付费形式普遍兴趣较弱。而在直播间里,通过打赏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额度的礼物换取一次连麦机会,则是更多人的选择。

一些博主直播连麦则以分钟计费,根据连麦的时长来分别收费,10分钟的连麦时间,需要支付价值200元的平台代币。

往往上一名观众刚结束连麦,就有新的观众接上,请博主当场分析相亲对象的条件和自己的相亲策略。

除了在直播间里公开提供分析服务,博主还普遍留有联系方式进行一对一咨询,价格普遍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尽管咨询费不菲,但很难得到相亲分析师本人的指导,往往由其所谓的“徒弟”、助理代劳提供咨询服务。如果想联系博主本人亲自定制情感分析,咨询费则能高达上万元。

这些相亲分析师大多会为自己树立资深情感博主的人设。一名博主号称自己有“8年婚姻情感解析经验,9年心理学、人性、个人成长研究经验”,还有的博主称“2024年目标帮助5000+姐妹上岸”。

  需谨慎鉴别相应资质和信誉

对于相亲分析师的走红,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燊认为,这一现象确实反映了年轻人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对婚恋存在的焦虑情绪。

对未来婚姻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担忧,担心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如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让年轻人难免感到择偶压力增大。

刘燊认为,对于缓解婚恋焦虑,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年轻人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在婚恋问题上更加从容和坚定,理性看待婚恋,不要过度焦虑或急于求成”。

相亲分析师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刘燊看来,付费获取情感分析和情感解决方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如果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确实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相亲对象,缓解他们在婚恋过程中的焦虑和迷茫。

不过,刘燊还是提醒年轻人应该谨慎选择,“要确保所选专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欺骗”。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朱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