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比赛现场。

前不久,象山县嘉赫贝思优托育园的保育人员杨云娜通过培训拿到了保育师证,成了一名保育员。

“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杨云娜坦言,以前,她对海姆立克法、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一知半解,通过培训,她不仅学会了专业的急救知识,还学会了婴幼儿抚触、按摩等专业手法。

在象山,像杨云娜这样从事托育服务的保育人员有286人,其中,252人取得初级以上保育师证,持证率88.11%。

宁波的保育人员队伍越来越专业。宁波市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宁波共有保育员3470名,其中,50岁以下占比88%,高职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2%,持初级以上保育师证的占78%,较2020年底增长2倍。

师资培养专业化,托育服务机构才能托得稳、托得好。2022年以来,宁波持续实施“一小”照护人员培训工程。相关部门将保育师纳入全市急需紧缺职业目录。象山、宁海等地定期开展保育员理论水平测试和实践技能操作比赛,宁海还将托育人员能力提升纳入政府培训项目。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市已累计培训托育机构保育人员8440人次,其中,保育师职业技能培训5051人次。

在对在职保育员加强专业培训的同时,各级各类院校纷纷开始培养科班出身的保育员。2021年,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被纳入教育部印发的最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2年,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高职院校中专业点增加最多的专业之一。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1日,全国共有942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婴幼儿托育专业。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宁波院校面对社会需求做出了积极调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先后开设婴幼儿托育专业。宁波外事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转为学前教育(幼儿保育)专业。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唯一市级教育类协同创新中心,去年,学校还承办了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托育职业技能竞赛。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7年就开设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2021年,该专业转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首届126名学生今年毕业,5月中旬,已有近百名学生找到就业单位或决定继续深造。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主任吴美蓉说,托育行业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帮忙看孩子”,而是致力于创设一个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保育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市场将更注重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托育服务,这也是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名托育园园长坦言,科班出身的保育员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理论基础好、拥有更专业的育儿知识,更受欢迎。

(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