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河南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由于降水较少,不少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人们纷纷期盼着能够下场“及时雨”。6月16日,人们的盼望终于变为现实。

据河南气象部门消息,从16日8时到14时,河南省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阵雨、雷阵雨天气,特别是郑州、洛阳、开封南部、周口、驻马店、南阳等地局部出现了大到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降水量为洛阳市辛店63.8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降雨为郑州地区带来了清凉,缓解了近期的炎热天气。但同时,强降雨和雷暴大风也对当地交通和市民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城区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积水情况。

比如南四环地铁口积水严重,南四环中洲大道交叉口西向东辅路水深较大,湖大道(郑州华南城)路口积水深度达到半个轮胎,导致交通拥堵。部分路段在暴雨发生时直至积水消退期间,实行交通管制,相关部门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排涝作业,尽快恢复道路通行,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郑州出现暴雨浸街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笔者认为,此次郑州降雨的强度较大,很多区域短时间内降雨量都达到或者接近100毫米,一些地段排水的速率小于降雨的速率,这个是造成郑州城区部分地段积水的主要原因。

第二,想必大家都记得,2021年夏天郑州出现了强烈的、持续性的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暴露出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等原因导致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几年时间的整改和提升,郑州城区虽然在很多配套设施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城区的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时间比较长,有些区域还没有彻底的完成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有些区域的排水系统运行不畅,老化的排水系统可能无法应对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从地形地貌上看,郑州位于平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缺乏明显的自然坡度来帮助雨水快速流向低洼地带或河流。这种地形特点使得雨水容易在城市内部积聚,而不是迅速流走。

第五,从收纳水体上看,郑州周边的河流在暴雨期间可能迅速达到或超过其排水能力。一旦河流水位上涨,甚至可能形成倒灌,进一步加剧城市内部的积水问题。同时,城市中缺乏足够的滞洪区域来暂时存储暴雨期间的过量雨水。这导致雨水无法被有效分散和缓释,从而加剧了排水系统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像郑州这样处于平原地带的城市来说,尽快优化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在城市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

第二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应优先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避免过度开发和硬化。通过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水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方面,要加快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根据郑州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降雨规律等,合理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同时,注重排水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增加城市的雨水储存能力。这些设施可以在暴雨期间暂存雨水,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干旱时期为城市提供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