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清朝开始,尤其是太平天国时期随着湘军、淮军崛起开始,“大帅”这个称呼似乎就烂大街了。湘军统帅曾国藩字涤生,部下都尊称他为“涤帅”;其弟曾国荃排行老九,被称为“九帅”,实际上这两个称呼即使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二人也并未获得元帅之职,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则仅仅补授浙江按察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军阀内部,大帅各省都有

到了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其留下的北洋军事集团无一人能够深孚众望,遂分裂成直、皖、奉等多股势力,加上阎锡山晋系、陆荣廷旧桂系、唐继尧滇系等中小军阀,“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尽管无论民国政府还是北洋军制,序列里面最高的只是上将军衔,从来没有元帅军衔。虽然有所谓“大元帅”,也不过是跟总统职务同时匹配的虚名而已,如张作霖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最高首脑,他的职务就是安国军大元帅,孙中山组织护法运动讨伐段祺瑞,他的职务就是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尽管如此,受到曾国藩等人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军队还是对军中实权人物,尤其是手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军阀们,尊称一声“大帅”。比如皖系军阀段祺瑞、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及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等人,其手下都尊称他们为“大帅”。不过,为了有所区别,往往会用他的名字中的某个字来领衔,比如段祺瑞字芝泉,就称为“芝帅”;张作霖字雨亭,就称为“雨帅”;吴佩孚字子玉,就称为“玉帅”。山东军阀张宗昌字效坤,就称“效帅”;广西军阀陆荣廷字干卿,就称“干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帅”等部分称呼暗含贬损之意

不过如果两派军阀之间关系紧张或敌对,也往往会利用其某些污点来称呼。比如一心复辟的张勋长期拖着辫子,就被称为“辫帅”;张作霖在东北早年当过土匪,也就是所谓“胡子”,他就被称为“胡帅”;陆荣廷年轻时与人争斗,被人用枪打豁了嘴,背地里就尝尝被讽刺为“豁帅”。如果人品再次一点儿,那就干脆连“帅”也不称呼了,直接降一级,如山东军阀张宗昌,背地里就被称为“狗肉将军”。

民国军阀中称呼大帅的很多,但少帅似乎凤毛麟角,人们印象里似乎只有奉系军阀的接班人张学良。实际上,“少帅”这个称呼不同于“大帅”,它实际上有点儿现在“官二代”、“富二代”的叫法,其第一用途也并不是尊敬,而是在于说明当事人与大帅的姻亲关系。冯玉祥就举例说过,军阀自己是“大帅”,他二弟就是“二帅”,他三弟就是“三帅”,军阀的姑爷就是“姑帅”,大帅的小舅子就是“舅帅”,大帅的儿子或者侄子就是“少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也是数十年后才接受“少帅”之称

因此,“少帅”这个等同于古代“衙内”的称呼自然就流传不起来,即使张学良本人对“少帅”二字也并不喜欢。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其担任东北航空处总办,新来的勤务兵当面称呼其“少帅”,张学良始终没反应,就像是没听见一样。后来又过了几天,张学良当面告诉勤务兵:“你以后还是称呼我的职务吧!”尽管此时东北军内部都私下称呼张学良为“少帅”,但见面的时候,同辈或者长辈还是称呼他的字“汉卿”,而下属们则只能根据张学良当时担任的职务,称呼“旅长”、“军团长”或“总司令” 之类。至于张学良的小名“小六子”,则只能其父亲张作霖叫,别人根本没有那个资格,即使是总参议杨宇霆也只敢当面称呼“汉卿”而已。

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少帅”这个称呼逐渐在全国叫响,并成为张学良本人的私有名词。到了上世纪60年代,“少帅”更是成了老年张学良独有的敬称。1964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结婚,报纸上就称呼其为“少帅”。随后,各种影视节目和书籍中更是频频以少帅代指张学良,而耄耋之年的张学良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称呼。2015年,关于张学良先生的电视剧热播,剧名干脆就是两个字:“少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