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高等教育阶段‘奖、贷、勤、补、免’全方位学生资助体系……”近日,广西民族大学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王珂,在其自媒体平台宣传学生资助政策,“春风化雨,饮水思源。作为一名得到国家资助的学生,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学子。”

近年来,广西靶向发力,不断健全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体系化、规范化水平,越来越多的学子在资助政策帮扶下顺利完成求学梦。

政策多元应助尽助

“学费和生活费曾一度困扰着我,是免学费、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帮助我圆了大学梦。”回忆过往8年的求学路,广西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22级学生曾华华很是感慨。

“曾华华同学从中职到专科再到本科都获得了学生资助政策帮助,体现了广西学生资助全覆盖政策的完整度和优越性。今后她在基层工作满3年后,还可以在工作所在地申请广西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就业补偿,一次性补偿她大学期间费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全斌介绍,学生资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政府、学校、社会多个方面,除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外,遭遇突发家庭变故和自然灾害的学生也是资助政策的保护对象。

“为及时帮助遇突发情况的学生渡过难关,学校及时关注、迅速行动,开展暖心资助工作,第一时间启动学生困难补助通道。”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学生管理科科长李舒说,“升学路上不用担忧经济问题,学校作为国家学生资助多元体系的组成部分,我们会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不让一名学生在追梦路上掉队。”

近年来,广西不断强化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辅助运用自主研发的“广西学生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广西中职教育学生资助实名认证系统”“广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广西学生资助数字化管理新模式,为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提供保障。

助学贷款让学子安心

日前,随着2024年普通高考结束,广西各地202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线下办理也逐步开启。

“要是没有助学贷款,我当时就只能放弃学业步入社会打工了。”黄会勤家住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2015年9月考取大学的黄勤生,面对学费一度望而却步。在窘迫之际,帮扶干部通过电话告知黄会勤,大学新生可以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黄会勤与父亲立即带齐相关证件,前往马山县教育局申请每年8000元的助学贷款,黄会勤得以顺利迈进大学校园。

“为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本专科生由不超过1.2万元提高至不超过1.6万元,研究生由不超过1.6万元提高至不超过2万元。”全斌告诉记者,2023年,广西共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金75.75亿元,受益学生达72.5万人。

为确保困难家庭学生能及时获悉教育资助政策,广西连续13年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要求学校对毕业生班学生开展下一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对初三学生宣传高中和中职资助政策,对高三学生宣传高校资助政策,引导学生向更高学历学习深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广西实现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23年,广西全学段财政下达资助经费77.53亿元,比2018年增加近60%;受助学生444.3万人次,比2018年增加42%,实现应助尽助全程覆盖。

近年来,广西不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政策优先向边境地区倾斜,在精准落实边境地区学生资助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推进落实边境地区学生资助倾斜政策,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每年广西财政倾斜安排资金约5000万元,对户籍在边境0至3公里的各类困难学生提供学费、入学补助、生活费补助。

(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