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散文《背影》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背影》中,朱自清用极短话语描写了父亲送自己上火车的情景,虽然只有1500字,里面却包含了父亲对自己爱,以及自己对父亲怀念、自责和忏悔的心理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为人知的是,朱自清的父亲也看过这篇文章,还因此化解了他们父子之间多年的矛盾。

因纳妾,朱家家道中落

因纳妾,朱家家道中落

1898年,朱自清在海州出生,不久他随家人到扬州生活,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因此他也将扬州也称之为自己的“故乡”。

朱自清兄弟三人,下面还有弟弟朱物华和朱国华,因是家中长子,父亲朱鸿钧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有一日也能为官做宰,光宗耀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自清

然而,科举制度被废除后,新式学校兴起,朱鸿钧无法接受新式学校的教学方式,便将朱自清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

朱鸿钧对儿子教育甚严,每日放学回家,他总要过目朱自清的作文。要是先生批了好字,他便高兴不迭,要是先生评语不好,他就加以训斥。就这样,朱自清在古诗文和经史方面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朱鸿钧也不是一味地严厉,他毕竟为人父,有时也会露出温柔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自清在散文《冬天》中回忆,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上孩子们和父亲在屋子里面烤着炉子,等着吃白水豆腐。等豆腐煮得差不多时,父亲就站起身,将豆腐一一放在他们的酱油碟里,非常温情的画面。

但朱鸿钧大半生都生活在清朝的封建时代,封建思想严重。他虽然爱儿子,但更希望儿子成材,再加上中国父亲传统的不善表达,让他在朱自清的印象里总是严肃的。

朱鸿钧还一贯主张“父为子纲”,随意操作儿子的生活。朱自清十四岁时,他就为儿子包办了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自清一家

就在这时,朱家遭受了巨大变故。

朱家几代都是清朝官吏,到朱自清这一代时,家境开始一日不如一日,这都是受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原清朝扬州镇守使徐宝山在扬州成立军政分府,自任司令,仗着有权有势,就向家境殷实的小官吏索要银钱,如若不从,便以逮捕和杀头的罪名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为保一家老小平安,几乎散尽家财,虽渡过危机,但也因此心力交瘁,不久就撒手人寰了。1913年,徐宝山被国民党人张静江炸死,朱家人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朱则余的去世给了朱家很大的打击,家境也大不如前了。

此时,朱鸿钧正在徐州掌管盐专卖专运,是个肥差,因此朱家也还没有完全败落。然而,朱鸿钧却在这时丢了官。

原来,朱鸿钧到徐州任职后就纳了几房妾室 ,这被宝应一位姓潘的姨太太得知后醋意大发,跑到徐州大闹了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闹,朱鸿钧丢了官,为了打发徐州的姨太太,他又花费了不少钱,以致亏空了500元,通过变卖家里的首饰才补上了这个窟窿。

一篇《背影》化解父子矛盾

一篇《背影》化解父子矛盾

朱鸿钧丢官时,朱自清正在北京大学读书。为了不让儿子分心,朱鸿钧嘱咐家里所有人不要与儿子讲家里的事,但细心的朱自清其实早就对家中的境遇有所察觉。

当时北大学生应先读两年预科,才能报本科,朱自清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减轻父亲负担,偷偷改了名字混入考场,免去了一年的预科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祸不单行,家中又发生了变故。1917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二弟朱物华上大学也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为此,朱鸿钧设法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在扬州借了高利贷,

不久,朱自清回扬州奔丧,才真正感受到了家境的凄凉。往日家里巨大的古钟、朱红胆瓶、板桥手迹都不见了,满院的枯枝败落,更显苍凉。

丧事结束后,朱自清要回北京继续读书,朱鸿钧也要到南京谋事,父子俩便决定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南京时,朱自清的朋友邀他游玩所以逗留了一日,第二日一大早就坐船到了浦口,再坐火车北上。

原本,朱鸿钧不打算送儿子,交给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照顾,但他又不放心,终究还是亲自送儿子到火车站。《背影》便取自这一处。

《背影》全篇没有说一个“爱”字,却将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此时已经负债累累,囊空如洗的朱鸿钧,还不忘给儿子定做一件紫毛大衣,买几个桔子,不住地嘱咐儿子注意夜里不要着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到父亲肥胖、艰难的身影爬上月台时,朱自清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他知道父亲少年外出谋生,做了许多大事,如今老了反倒还要操心养家,如何能不伤感。

直到这时,朱自清和父亲还没有产生矛盾。

可就在朱自清从北大毕业,有了收入时候,父子间的矛盾就日益加深。作为长子,朱鸿钧自然对朱自清的期待更大一些,也希望他能够负担起家庭经济。如果朱鸿钧能够用平等的态度与儿子商议的话,朱自清自然愿意尽力承担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朱鸿钧并没有这么做,他像封建专制家长一样继续控制朱自清,即使朱自清已经成了家,依旧没有支配自己收入的权利。

1921年,朱自清回扬州任扬州省立八中教务主任,朱鸿钧凭借他与校长的私交,竟然拿走了朱自清全部的薪水,这使朱自清极为愤怒,一气之下离开了扬州,父子之间从此失和。

这年冬天,朱自清接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让朱鸿钧误认为朱自清要抛弃自己更加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年,朱自清带着妻儿回扬州,想要主动示好,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朱鸿钧直接将大门锁住,不让朱自清进门,虽然在家人的劝说下让步了,但还是不理睬朱自清。

在之后的几年中,朱自清虽然也几次回家缓和关系,但朱鸿钧非常倔强,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导致朱自清在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数年不再回家,父子俩的恩怨越积越深。

可毕竟是父子,就算有再大的矛盾,他们的内心依旧想念着对方。朱鸿钧不善言辞,也放不下面子,每每想念儿子都会以惦记孙子的名义给朱自清写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朱自清自己,在自己当做人父后也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心境,回想起当年自己去北京念书,父亲沉默而又实际地关心,他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1925年,朱自清收到了两年多不见的父亲寄来的信,信中,父亲提到:“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得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见到父亲这样说,朱自清似乎又想起了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那佝偻的身体,早已不似壮年时期挺拔。如今又过去了许多年,父亲想必更加不如以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这里,朱自清有感而发,写下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背影》。

《背影》首刊发表于1925年的《文学周报》第200期,1928年收录在开明书店出版的《背影》散文集里。

朱自清或许没有想到,自己有感而发写的文章,竟然化解了他与父亲多年的矛盾。

据朱自清弟弟朱国华后来回忆,1928年,他将《背影》递给父亲朱鸿钧看后,父亲两眼老泪纵横,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也放出了奇异的光彩,好似读懂了儿子对自己的爱。

1945年,朱鸿钧没有等到抗战的胜利便去世了,但他不会遗憾,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与儿子朱自清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