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99年2月7日,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于养心殿去世,作为儿子的嘉庆帝深感悲痛,然后就直接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将和珅拿下并押于刑部监狱;二就是给自己的老爹定了一个“高宗”的庙号。

虽然这个庙号乍一听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结合历史来看,很难不让人觉得嘉庆皇帝有故意恶心自己老爹的嫌疑,毕竟上一个使用的还是“宋高宗赵构”。

01庙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历史上,能用上“高”这个字的确是都是相当有水平的,一般都是具有极大功绩的人才能得到,而“高宗”这个称号最开始也是如此。

首个使用该庙号的是“商高宗武丁”,作为商朝的第二十二位帝王,在让任上开疆拓土、兴利除弊、选贤举能,使商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史称“武丁中兴”。

所上这样一个“庙号”可以说实至名归,然而到了之后,这个庙号的含金量就开始不断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汉高宗刘奭”,也被人们称为“汉元帝”,这位皇帝从小体弱多病,大事小事委任宦官和亲人处理,致使出现了宦官干政、外戚专权、吏治腐败的情况。

其父汉宣帝就曾评价他为“乱我家者,太子也!”,后世不少人也认为西汉王朝的衰败也是从汉元帝开始的,而这个“高宗”就显得尤为讽刺了。

接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的“高宗”,不过表现也是有好有坏,有的休养生息,但也有的英年早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就是著名的“唐高宗李治”,作为李世民的接班人来说,他的表现其实还算是中规中矩,延续了“贞观之治”的遗风。

他在任上推出了《唐律疏议》,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封建法典;军事上灭了百济和高句丽,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败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总的来说,李治确实算一个相当不错的皇帝,不过他身上却又一件磨灭不了的大事,那就是娶了武则天为后。

甚至之后对其十分宠信,加封了“天后”的称号,并让其参与了朝政,与李治并称为“二圣”,最后甚至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王朝,这也成为了李治身上的一个巨大争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后就要说到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了,这位恐怕就不需要过多介绍了,毕竟其名声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是相当臭了。

虽然有人说他为“中兴”,保留了宋朝基业,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却丝毫无法掩盖杀死岳飞、向金国委屈求全等巨大问题,甚至就连乾隆自己都没少骂他。

又是说“夫北宋之亡,河北之失,宋祚之不复振,中原之不恢复,人皆曰由徽钦而致,然高宗实难逭其责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宋高宗耽乐西湖,偏安南渡,不能恢复中原,雪君亲之耻。既不如光武之中兴炎祚,并不如勾践之忍耻吞吴”等等。

这些话作为儿子又是继任者的嘉庆不可能不知道,那么既然他老爹这么讨厌这个称号,他又为何要故意安上呢?

02乾隆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乾隆去世的第一时间,嘉庆就已经确定了“高宗”这一庙号,不过从当时的批注来看,也确实是有些有些恶心对方的意思。

首先他说“夫以我皇考……继统绪则为守成,论功业则兼开创。自宜崇称祖号,以副鸿名。惟是圣德谦冲,曾同军机大臣等、共承面谕、万年之后,当以称宗为是。”

意思就是说,按照自己老爹的功绩,其实是能够称“祖”的,但是他老人家太过谦虚,之前有人提的时候他就说过要低调,还是称“宗”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根据过去乾隆的性格来看,他过去这么说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故意点下面的人,让对方之后给自己提一个“祖”的。

而到了嘉庆这里就变成了“予虽欲极意尊崇,不敢上违遗训。……谨按谥法肇纪立极曰高。”翻译过来就是:

我也想给我爹上个更高大上的,但是他老人家生前这么说了,所以我只能按照他的意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吹了一顿彩虹屁,说:“我皇考圣神文武,式廓鸿基,敬上庙号曰高宗。”意思就是我老爹太厉害了,所以给个高宗正合适。

可以说从这些描述来看,根本挑不出任何的问题,但是细细想来是:嘴上说着尊重老爹,按老爹的要求办,实际做法却未免让人感觉就是故意讽刺的。

更何况上一个使用“高宗”这一庙号的还是赵构,之后元明数百年都没有用这个庙号,到了乾隆这里却安上了,总感觉有些故意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乾隆和赵构从某些方面确实有相似之处,二人活的年龄和在位时间都相当的长,而且都十分热爱书法丹青,经济方面也多有发展。

不过乾隆也有话说啊:我在位的时候领土有多少?做过多少的功绩?打过多少胜仗?怎么能把我和赵构相比呢?

而这恐怕还是不得不提及乾隆的统治,以及父子两人的恩怨。

03父子恩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乾隆这位皇帝的评价其实相当复杂,一方面他的功绩确实十分值得肯定,早期将其父雍正留下来的各种优秀政策延续了下来。

并加大了中央的权力,放宽了政策和经济的实施,对旗下官员的驾驭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军事上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巅峰时期可达1316平方公里,仅次于元朝之下,同时农业和商业也都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所以之后也会有人评为“康乾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同时,大兴文字狱、重用贪官和珅、闭关锁国、加大民族矛盾等等,都成为了他统治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甚至清王朝盛于此,也逐渐的衰于此。

但是即使这样,乾隆依然称得上是十分合格的封建帝王,不过对于嘉庆来说,他的这个父亲恐怕并没有那么的好。

其实最主要的矛盾还是集中于,乾隆晚年对于和珅的放任,以及在之后名为“退居二线”当了太上皇,但是对朝堂依然有很深的把控,致使嘉庆这个皇帝仿佛成了一个摆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就连和珅这样一个大臣,在外面说话都要比自己好使,俨然成为了“二皇帝”,或许从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老爹就是:

你这还骂宋高宗赵构,这宠信奸臣的力度和对方也没差啥啊,而且花钱的力度还这么大,有没有考虑我以后咋办。

如果从这方面来看,嘉庆在乾隆死后立刻收拾了和珅,并为自己的父亲定了一个“高宗”的称号,或许就是故意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们也只是从一些数据中进行分析和猜测,至于真假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只能说这一家子还是挺有意思的。

从雍正开始就为他爹康熙上了一个“圣祖”的称号,作为一个精通佛教和道家的帝王,给自己的老爹上一个神仙才用的称号,也不知道是夸还是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乾隆皇帝有为他上了一个“世宗”的称号,虽然听起来十分不错,但上一个还是后期沉迷修仙、老年昏聩的嘉靖皇帝,估计是心中对自己父亲也是有些不满的。

而到了嘉庆又给自己老爹上了个“高宗”的庙号,只能说这一家子也确实是有些意思了。

信息来源

[1] 故宫博物院 - 乾隆皇帝 [2] 故宫博物院 - 嘉庆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