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更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2021年7月,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黄河滩区的居民们离开了世代生活的黄河岸边,搬入了环境优美整洁的迁建安置社区。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生活得如何?走进焦园乡向阳社区,居民们已经给出了答案。

行走在黄河大堤,一座高高的台基上,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告别泥路、土屋、房台,搬进带院、黑瓦白墙的新房,滩区百姓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崭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向阳社区居民朱金红的家,两层小楼窗明几净,屋内装潢、陈设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政府给我们装了暖气,冬天也不冷了,还安置了太阳能,洗澡也很方便。说实在的,我们自己确实盖不出来这么好的房子。我们现在住这个地方特别满意,村内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去哪儿都不远,买什么东西都很方便,小孩读书也方便。”朱金红说道。

焦园乡向阳社区34岁的范海娜清楚地记得,1996年黄河发大水,她在黄河大堤上看不到房子,看到大树只露出树尖,上面爬满了蛇。爸爸和哥哥被大水困在老家,在院子里的两棵大槐树中间架上床板,离地2米多高,在上面坐着。说起当时的情景,她直抹眼泪。

“现在条件多好,在五六米高的村台上住楼房,再也不怕水了!搬新家,买新家具加上装修,花了六七万元。以前在老村,稍微好点的家具都寄放在滩外亲戚家,说是自己的,可能根本用不上。”范海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园乡是黄河入鲁第一乡,是全省最大的纯滩区乡镇。奔腾不息的黄河淤垫了焦园112.7平方公里的土地,灌溉了7万多亩良田。2017年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全镇共有24个行政村被列入搬迁安置范围。向阳社区甘棠村是焦园乡搬迁项目中的一个村,过去的几十年里,村民一直生活在“抗洪——重建——抗洪”的循环中。通过搬迁改造工程,如今的村民住进了社区漂亮的楼房里,也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在这里,一幅壮美的“滩区安居图”正徐徐展开,滩区群众终于跳出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搬出了“水窝子”,搬进了“幸福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黄河滩区曾经的“穷窝窝”,已然变成安居乐业的“福窝窝”。

焦园乡也因滩区迁建带来发展机遇,通过产业融合、景观打造、环境整治、文化提升等路径,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水产业、旅游业三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有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该乡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长寿生态宜居乡镇”和“山东省旅游强乡镇”。

同在焦园乡,被人们熟悉的还有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公园紧邻着黄河大堤,占地1万多亩,里面种植着数百种形色各异的花草树木,还有动物园、采摘园、百果园、碧海金滩、水上乐园、千亩湿地、望鹤阁观景台、荷花芦苇荡、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等景点。在这里可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也可以领略花的海洋、树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独善其身”的“静”,与黄河“一泻千里”的“动”相得益彰,吸引千万游客。东明县在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举办了三届马拉松赛,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赛事起点并承担迷你马拉松赛事。

坝上人家应犹在,焦园乡里日日新。焦园乡府前路和黄河大堤将沿线特色景点串珠成链,一条条沿黄风景旅游带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齐鲁样板”。

夕阳西下,站在5米多高的台基上,老百姓终于可以平视黄河大堤了。

如今,黄河已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焦园乡一样,黄河滩区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滩区人民、沿黄人民的生活满溢着幸福。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河畔涛声劲,幸福悄然来,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已经走出黄河滩,跨步奔向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