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位默默无闻的江苏中专女生姜萍,在参加了阿里巴巴数学大赛后,因为获得了第12名而名声大振。“天才”、“奇迹”的评价接踵而来。天才女生收获了如此多的掌声和鲜花。

人们喜欢这种平凡人逆袭的励志故事,也能从这故事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元素。比如,江苏人看到了天才少女初中被分流的残酷。文艺青年们看到了天才少女摆脱枷锁和规训,成为了最真实的自己。电影爱好者看到了《心灵捕手》里老师、朋友对主人公的引导和帮助……

作为一个前媒体人和公关人,我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媒体报道本身。从杭州本地媒体“橙柿互动”首发这个新闻,到这事儿上了各种热搜,大家看到的新闻内容,大多都是阿里一方提供的素材。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整个事件显得疑点重重。

疑问之一,按照经验,数学天才一般从小开始与众不同,能从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专,各种全国类型的数学竞赛很多,老师也会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毕竟,如果竞赛得奖,这也是老师的成绩。所以,数学天才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埋没到17岁?

疑问之二,有人扒出了她中专数学联考的成绩,150分的卷子,考了83分。也就是不及格。这次考的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比起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题目,可谓是天壤之别。难道是她基础的,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而只会高难度的数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疑问之三,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这次比赛的难度相当大。澎湃采访到的985高校数学专业博士生李明,最后大题做对了2.5道,但姜萍就做对了3.5道。为什么一个中专数学不及格的人,在比赛时,竟然比一个重点高校的数学博士还牛?

疑问之四,阿里巴巴达摩院举办的数学比赛,已经举办了6届。预赛可以查阅资料,可以使用工具,可以编程,48小时内提交解答。虽然参赛要求是,“禁止与他人讨论、外传赛题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作弊行为”。

但实际上,并没有人监督执行这条要求。姜萍是否得到了她老师王闰秋或者其团队的帮助?阿里如何确定这个比赛成绩是真实的?

有人说阿里达摩院看到这个成绩后,专门去找女生,当场出题验证。验证货真价实后,才公布了成绩。这是主办方自己的说法,无法验证真伪。这种做法是既当主办方,又当主裁判,缺乏监督,难以确保真实公平。

疑问之五,在这次大赛竞赛决赛入围名单发布当天中午,橙柿互动(杭州日报旗下媒体)就率先发布了一篇采访翔实的新闻稿件。很多媒体跟进报道,几乎都引述转载“橙柿互动”的内容。如此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采访写稿任务。可见是提前备稿。里面姜萍、王闰秋讲述的内容,显然不是媒体独立采访所得,而是阿里提供的素材,或者是在阿里的协调下采访所得。这就说明,一切都是阿里单方面的说法,媒体根本没做求证。这是否能保证这些新闻的客观真实?

疑问之六,这个新闻的视频内容,最先发布在阿里达摩院的视频号上,诸多媒体发布的视频新闻,内容和画面,都来自阿里达摩院。这是否说明媒体已经被资本攻陷,失去了新闻专业能力,丧失了基本操守?

疑问之七,除了阿里提供素材之外,至今没有媒体采访到当事人姜萍。王闰秋的说法是,姜萍正在备战决赛,不能打扰。这让人非常生疑。既然要备战决赛,为啥阿里会把姜萍进决赛的消息大肆报道?决赛结束后再报道不行吗?唯一的可能是,阿里知道,姜萍在决赛不可能获奖。因此要尽快报道,抓住这波流量。

疑问之八,达摩院提供给媒体的视频里,有参考书上写的数学计算公式,随后又有媒体拍摄她在纸上做题的镜头,对比发现,这两个笔迹有明显的区别。同时,知乎网友发现,黑板上的推导过程,把伽玛函数抄成了T函数,把级数的上限+∞,写成了-1,∑写成了除2,这种公式写错的低级问题,是无心之失,还是姜萍的真实水平?

姜萍的数学水平,究竟怎么样,也许需要时间慢慢证明。姜萍才17岁,未来还很长。希望她一直能坚持梦想,用优异的数学成绩,来回击人们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