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马斯去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的恐怖袭击引起的这场哈以冲突还在继续。以色列对哈马斯在实力上具有碾压性优势,但是要顾及平民伤亡,每到一个地区开展大规模军事活动前,都要事先组织加沙的平民转移,这就影响了这场战争的进程。

由于哈马斯武装分子在战斗经常不穿军队制服,而是一身平民打扮,这就让以色列国防军常常难以分清武装分子和平民,从而不可避免造地成平民伤亡。

支持哈马斯的游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哈马斯的游行

为了尽量减少误伤平民,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围剿哈马斯的战斗中开始广泛使用新型尖端人工智能技术,以帮助以色列国防军分辨武装分子和平民。

这项新技术的引入,引起了一些人权团体的高度质疑,他们担心以军人工智能瞄准系统护栏不足,可能会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瞄准等技术恰恰可以有效降低平民伤亡。

根据《政治》新闻网站报道,以军在对加沙实施打击时,依赖了一套被称作“福音”(Gospel)的人工智能瞄准系统来协助其确定打击目标,其中包括学校、救援组织办公室、宗教场所和医疗设施。

根据哈马斯掌控的加沙卫生部门的统计,以色列对加沙的攻击,已经导致37000多巴勒斯坦人的丧生,其中包括大量的妇女和儿童。但这个数字并没有区分其中有多少是平民,有多少是哈马斯武装分子。

报道说,目前并不清楚加沙平民的伤亡是否是以色列军方大量使用人工智能瞄准系统的直接结果。但是中东地区的人权团体正在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强调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出错,而且正是瞄准速度极快的人工智能系统让以色列军方得以瞬间打击加沙的大片地区。

不得不说,以色列在军事技术的发展方面,经常走在世界的前列。

对于外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战争中应用的质疑,以色列军方并没有对此做过多的解释,可能是由于军事保密的原因。

以军使用无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军使用无人机

以色列军方对“福音”系统的细节谈论不多,但是这一系统使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办法,能迅速对海量数据中进行比对分析,从而选择潜在的攻击目标。

以色列军方拒绝就以军在加沙使用人工智能制导炸弹或在战斗中任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向媒体发表评论。但是以色列国防军一位发言人在今年二月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虽然“福音”系统被用来寻找潜在的目标,最后开火的决定仍然是由活人作出的,而且至少获得指挥链上另一人的批准。

从以色列军方发布的信息来看,“福音”系统的可靠性应该还是能够有保障的,更何况开火的决定最终还是有活人做决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可能发生的误伤。

尽管如此,美国的一些团体对这套系统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导弹防御项目研究员沙阿恩·谢赫指出引用哈马斯提供的死亡数据说,加沙死亡人数超过三万,因此很难说清是在使用高科技的人工智能确认目标,还是将一把飞镖扔向地图。

不过美国犹太裔国家安全事务研究所(JINSA)副所长布莱塞·米斯泰尔认为,以色列使用人工智能无人机蜂群、绘图无人机以及瞄准系统为手段,目的就是在识别藏身在平民之中或民用建筑地下的地道系统中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时将平民伤亡最小化。

米斯泰尔指出,现有的证据显示,无人机“几乎不间断地陪伴以色列地面部队在加沙的作战行动”。而以色列军方向美国犹太裔国家安全事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每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微型空军”支援他们的作战行动。

以色列国防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国防军

米斯泰尔还指出,以军的人工智能无人机可以测绘加沙建筑物地下的地道,或者在以军进入地道搜寻哈马斯武装分子或被他们挟持的人质时为他们提供保护。

巴勒斯坦数字权利组织在最近公布的一份立场文件中指出,在战争中使用自动化武器“对巴勒斯坦人构成了最恶毒的威胁”。以色列一家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人权机构“以色列民权协会”去年12月则依据信息自由法,向以色列国防军法律部提交了一份要求,寻求以色列军方对自动化瞄准系统提供更高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