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做客专家

尹建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尹建莉父母学堂”首席导师、作家,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从“小”读到“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

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90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并不快乐,所以,自从做了妈妈就决心亲力亲为照顾孩子,不让孩子有我那样的童年经历。

我生在农村、嫁在农村,婆婆不到50岁。我们这里的观念是儿子和媳妇出门挣钱,奶奶在家带孩子。但我不愿意离开孩子,硬扛了3年多,这期间丈夫责怪我,婆媳关系很差,娘家因我固执也不愿再管我。

我虽很苦,但不后悔,陪伴女儿有很多乐趣,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我也能及时引导教育,现在女儿养成了不少好习惯,比如,她从不吝啬跟其他小朋友分享零食和玩具,跟小朋友能很好地相处。但是,在教育方式上,我跟婆婆有很多分歧,周围不少人也不赞同我。比如,他们认为,孩子吃亏了就应该打回去,而我希望孩子之间能通过讲道理和平解决。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也动摇过,不确定我这样教育孩子好不好?雨嫣

A:

雨嫣妈妈,你好!

你这么年轻就做了妈妈,不但在身份上早早地从一个年轻女孩变成了一个家长,而且在心理上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强大,在那样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很不容易,我欣赏你。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件10年、20年才能看到成果的事。一切不动脑子的随大流行为都是思维懒惰的表现,养育孩子,生活照料上可以懒惰些,但在教育思考上却应该勤快,多动脑子。尤其当下,一个母亲能保持独立和清醒是极其可贵的。

没有人天生会做家长,每个人都有迷茫和过失,我自己也对孩子做过不少错事,至今想来很后悔。正如我们不必苛求孩子是完美的,也不必苛求自己作为家长是完美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做好家长这个角色。

首先,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要有抵抗各种压力的勇气。如果在一些问题上你不够坚定,是因为认识不够清醒,这提示我们需要去学习,去了解教育,理解儿童。

其次,不能盲目自信,遇到问题要诚实思考,要学会向外求助。如果身边找不到令人完全放心的建议,就求助于经典书籍,它们是经过时间和无数人验证过的硬道理。当然,这要加入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如果你做到了这两点,就可以既有屏蔽干扰的清醒,又有抵抗压力的勇气

你自己带孩子会很辛苦,或许也没时间打扮自己,但这只是个过渡期,绝大多数母亲都会有一段“狼狈期”。当然,那些在孩子小时候把孩子送给老人看、做甩手掌柜的妈妈,可以让自己天天光鲜亮丽。然而,她们中的部分人,如今却陷入窘境——孩子的学业、工作、恋爱、心理等问题重重,焦虑得要命。事实上,照顾好孩子和漂亮一点也不冲突,甚至应该说是互相成全的,待孩子稍大些,你就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