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

通讯员 刘静

近日,随着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简称全国大艺展)在襄阳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7400余名师生汇聚襄阳,景区人头攒动,大街小巷流动着青春与艺术的气息。

6月16日一早,来自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的师生,开启了一段充满文化和历史韵味的参观之旅。在当地工作人员陪伴指引下,分别到襄阳古城、管家巷、襄阳博物馆参观,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江师范学院同学们游襄阳古城

十里青山入半城

参观的第一站是襄阳古城。“十里青山入半城,金庸笔下襄阳城。”淳于湘琼同学见到古城,便想起前几天网上看到的这句话,她爸爸是金庸迷,通过电视剧,对襄阳有着模糊的记忆。

淳于湘琼今年21岁,生在湖南,长在海南,因此父母取名湘琼。淳于湘琼同学介绍,在襄阳的几天里,她们除了排练,也抽空出来逛,不仅感受到了襄阳的绝美风光,也感受到了襄阳人们的热情好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在古城体验

接着参观团来到了襄阳古城的管家巷。放眼望去,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传统明清风貌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内有大量游客,不少身着汉服的女孩漫步街头。管家巷集纳了襄阳及周边县市的非遗资源、特色产品、老字号、民俗演艺等,全方位展现当地美食和人文。

余婉艺同学在参观过程中,购买了红糖饼和孔明菜,准备带回校和室友们分享。“我们四川也有大头菜,和孔明菜有些相似。”余婉艺说,还有卤的鸭货牛肉面也很香,但是不好带走,可惜了。

谢强同学对管家巷的评价是好吃、好逛、好玩。“管家巷有很浓厚的三国文化元素。”谢强说,他和同学们在小剧场场景体验了桃园三结义,还体验了投壶、射箭,每个游戏环节布景和工作人员化妆都契合历史,代入感很强。

据了解,襄阳古城起源于春秋早期楚国的北津戍渡口,汉代开始筑城,唐宋时增设垛堞,加建城楼,宋代城墙由土城改为砖城,明清时奠定了今天的古城格局。两千多年来,襄阳古城承载着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等诸多文化。

半城烟火半城诗

最后一站是襄阳市博物馆。作为展示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内珍藏了大量文物和艺术品,按照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布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模拟桃园三结义

据讲解员介绍,襄阳博物馆文物质地多样,类别丰富,时代特征明显,共同展示襄阳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漫长且完整的历史进程。其中,先秦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构成该馆馆藏特色的一大亮点。

“中华第一青铜马”、西周晚期“曾白陭”铜钺、南宋彩绘壁画庖厨备宴图等重量级藏品在解说员介绍下,让年轻的同学们发出声声惊叹。

此次到襄阳参加大艺展,内江师范学院的同学们也带来了她们的特色声乐节目。带队老师刘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们共有16位同学带来了表演唱《克依纳瓦尔萨》。节目分别选取了邛崃木梯羌寨、茂县杨柳村、松潘埃溪村的民歌主题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劳作、爱情、娱乐等生活场景的塑造,展示羌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好的当代生活。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木王号子、情歌和萨朗,表演总时长4分59秒。作品通过情景化的舞台展演,展示羌族同胞坚韧不拔、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歌颂羌族人民崇尚幸福爱情、歌唱美好生活的乐观精神。

“很温暖的城市,同时也是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层出不穷,非常丰富多彩!”余婉艺同学说,很高兴到襄阳表演,襄阳这个城市美如诗画,襄阳人热情好客,以后有机会,还会带更多朋友到襄阳来玩。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