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夏的蝉鸣回荡在靖江王府六百年的石板城墙间,古木更显幽深。在王城正阳门前的东西巷,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而来,轻轻拾起藏在街头巷尾的历史。来自湖南的旅游博主“天天”,不断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自己citywalk的难忘瞬间。

“这里既有悠悠古韵,保存得最完整的明代城墙,又有名人府邸、旧居,还有市井街巷、霓虹流转、车水马龙、城市烟火的活力,真是很神奇的双重体验。时间允许的话还想再走几遍。”“天天”意犹未尽地说。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东西巷的“前世今生”带着传奇色彩。

明代,这里是靖江王府宗庙和社稷所在地,因此也被视为“青龙白虎宝地”。随着清代靖江王府的宗庙和社稷毁于战火,一些达官贵人开始在正阳门外两侧建造自己的宅院。百姓也随之而来,紧临王城城墙搭建住房,想要沾沾“皇家之气”。加上东西巷紧贴漓江,巷子作为中轴,商贾往来,热闹非凡。东西巷一度盛极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火气升腾的东西巷。 记者苏展 摄

到了清末民初,不少近代名人悉居住于此,如两广总督岑春煊、“兄弟翰林”龙朝言与龙朝翊两兄弟,还有谢和赓、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等。各省会馆和桂林本地知名老字号也在此云集。可惜抗战时期的炮火几乎将这些建筑夷为平地。

抗战胜利后,在原有的断壁残垣的基础上恢复了清代街巷的基本格局。随着时代发展,东西巷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了“闹市中的棚户区”,改造迫在眉睫。

2013年,总投资近8亿元的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地段保护修缮整治项目启动。秉承“修旧如旧”政策,东西巷不仅修缮保留了名人府邸、古井老墙等“文化脉络”和“城市记忆”,同时完成了基础设施升级,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更符合现代城市需求和城市品位。

如今,徜徉在青石板巷中,与古色古香的小轩窗、木阁楼不期而遇,撑着伞的丁香姑娘擦肩而过,让人暂时忘却了置身何处,仿佛“一秒穿越”;流转的霓虹招牌,鼎沸的人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三百家灯火通明的店铺,搅热了桂林城的夜空,更赋予了这两条古巷鲜活热辣的生命力。

秀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4月正阳东巷完成改造开街迎客。八年多来,有近亿名国内外游客来到东西巷,寻找和发现人文桂林、历史桂林。兴旺的人气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气。目前,东西巷夜间客流占总客流比重已接近70%,累计实现销售额超过50亿元。

古巷悠悠岁月深,青石老街印旧痕。今夜小楼听风雨,不见当年灯下人。从百年老街老巷,到“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东西巷用蝶变与新生,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书写闪亮的注脚。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韦莎妮娜)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