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中旬的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上,一名中国姑娘身穿白色礼服,手抱古筝走上红毯,官方直播画面给了她16秒的镜头,吸引众人目光。

她就是青年旅法古筝演奏家、音乐博主“碰碰彭碰彭”。网友们称她为“碰碰”,她常常身穿一袭汉服,薄纱掩面,头戴朱钗,出现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波尔多剧院、卢浮宫等地标性建筑前的广场上,抬手拨弦,展示着中国古筝的魅力。只要“碰碰”彭静旋一出现,广场上的游客就开始自动围成一圈,欣赏她的表演,每当曲罢,便收获观众热情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95后湖南姑娘与古筝结缘已有20年。彭静旋自7岁开始接触古筝,初二时已考过古筝十级;2010年,15岁的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每天练习古筝长达9小时;2017年6月,她从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毕业,之后前往法国进修;2018年尝试在法国波尔多街头表演古筝,自此开启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古筝的音乐之路。

六年间,彭静旋在法国街头演奏着《龙的传人》《我和我的祖国》《高山流水》《刀剑如梦》等经典歌曲,她还以古筝演绎外国流行音乐,让中国古筝同大提琴、钢琴、小提琴搭配起来,促成中西音乐交流。她不仅在若干国际地标吸引众多国外观众驻足观看,还在网络上收获了两千万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直言“你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古筝的魅力”。与此同时,彭静旋被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网络文明使者”荣誉称号,还被法国高等教育署选为中国留学生形象大使。

彭静旋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希望音乐能够作为桥梁,增进中法两国的友谊,同时也期待未来可以带着中国古筝去往更多的地方,尽自己所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条在法国街头弹奏古筝的视频

仅仅15秒

却收获了30万的点赞量

到法国的头一年,彭静旋没有弹奏过古筝。

2017年9月,彭静旋在本科毕业之后,前往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进修音乐学。彼时,她喜欢走在波尔多的街头观看表演,但无奈没将古筝带到法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人表演小提琴、竖琴、唱歌和舞蹈等节目。“几次看下来,激起了我的表演欲,很想坐下来弹上几首。等到下一年的新学期,我就把古筝运到了法国。”

彭静旋带着古筝出现在了波尔多大剧院广场前,她原本以为凭借以前在音乐学院的学习演出与社会实践,自己在街头表演是不会紧张的。但是,真到了表演的时候,她很紧张,表演过程中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向前方。她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也不知道行人是否会为她的音乐而停留。当彭静旋演奏完,抬头一看,“远远围绕着一大圈观众,几乎占满了大广场”。彭静旋笑着回忆道:“还有一个小朋友上前来问我,是不是中国的仙女。”

首演告捷,给了彭静旋信心,此后她开始频繁演出,坚持每周到广场表演一次。起初,彭静旋走上街头弹奏古筝,只是想练练胆,锻炼自己,分享自己所学,展示中国乐器的魅力,还能够让自己的留学生涯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不过,随着表演成为日常,彭静旋发现上前来询问“这是什么乐器”的观众越来越多,她向外国人一遍遍介绍:“这是中国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他们会跟着彭静旋试着发出“筝”的中文读音。“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古筝,我总是会向他们解释尽管亚洲有些国家也有类似古筝的乐器,但是中国才是所有筝的发源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彭静旋逐渐把每场表演变成一场“国风秀”,她会穿着汉服,有时还以薄纱掩面,出现在波尔多的街头。不仅如此,她还会带上一个小箱子,将它放在古筝前,箱子里有小册子和中国结、熊猫摆饰。观众可以一眼看到纸板上面写着中文和法语标注的“中国古筝”字样,箱子中的小册子是为了没有张口询问的观众准备的。“不是每个观众都会问我问题,所以我自己设计和制作了法语版中国古筝的简介,如果有观众想要了解的话,可以随时翻看。”

2018年9月,彭静旋在网络平台发布了第一条在法国街头弹奏古筝的视频,仅仅15秒的内容,却收获了30万的点赞量。“我觉得我有这些勇气,是源于自己这么多年的专业能力。只要一弹琴,所有的担心就会随着音乐的响起而烟消云散。我总是在‘社牛’与‘社恐’之间反复横跳,一旦把古筝架起来,作为音乐表演者的我,就开始享受音乐、享受演出。”彭静旋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曲《红颜旧》

让一位法国老爷爷

触景生情 眼眶湿润

一想到街头对面的观众是国际友人,彭静旋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

彭静旋希望在表演中可以将音乐融合得更加丰富,除了每场表演的固定曲目以外,她还会提前两周准备新的曲子,并将其改编,用古筝进行二次创作。在彭静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她不仅演奏了《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春节序曲》等传统曲目,还有改编的《上春山》《匆匆那年》《梅香如故》等华语流行歌曲。

彭静旋还要自己调试音响、试音器等设备,同时会根据表演曲目的风格,改编自己的服装和造型。“比如,如果曲子需要侠气一点的,我们还会提前试一下妆发。之前,当我选择了唐朝风格的服装,就会去找相应的妆发视频教程跟着学习,并且提前一天把造型试好。”彭静旋还介绍了自己的拍摄团队,如今,她每次在街头表演,都会有一名摄影师、一名导演和一名制片人。“以前都是只有我和摄影师两个人,但是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准备的东西越来越重,一个音响可能都有几十斤,所以需要的人手会相对多一些。”

在彭静旋的视频中,总是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音乐知己”表达着对中国古筝的喜爱,他们有时随着音乐起舞,有时眼眶湿润,还会不断鼓掌夸赞。在彭静旋的印象中,有一次她在弹奏电视剧《琅琊榜》的主题曲《红颜旧》时,曲子刚进行了一半,一位法国老爷爷上前找彭静旋交流。“我一抬头,看到了他的眼泪。我当时有些愣住,所以没有完全听清楚,他的意思是曲子让他很感伤,触景生情。”

这不是彭静旋唯一一次收到这样的反馈,在一次采访路人感受时,一名观众同样被悲伤的曲子打动,他说会把这一段经历分享给他美国的家人和朋友,认为中国古筝非常有感染力。除了称赞音乐之外,还有法国阿姨拿起手机不断拍摄彭静旋的古筝和妆发,口中不停夸赞着:“真好看,谢谢你的表演,中国人真有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法国街头

非洲人用手机给妈妈听中国古筝

令彭静旋难以忘怀的,还有2023年12月一次称得上“神奇”的交流。

当时,彭静旋身穿红色斗篷在法国街头弹奏,在表演空隙,一名非洲小伙上前和彭静旋打招呼。他拿着手机说他正在和妈妈视频,虽然他的妈妈远在非洲,但他想把现场听到的美妙的中国音乐,通过手机让妈妈也能欣赏。“他还让我和他的妈妈打招呼,我们用法语交流了起来,我还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古筝。这个经历,让我觉得很奇妙。一个来自非洲,一个来自中国,然后我们在法国相遇了,这是一次在空间、时间上面的碰撞,是很神奇,也很浪漫的一件事情。”彭静旋感叹道。

提及收到的鼓励和反馈,彭静旋总是带着感动分享自己遇到的观众。比如在一次演奏时,她遇到了华人朋友,彭静旋与他们交谈时,可以看到他们眼中闪着泪光。他们对彭静旋说,很开心在街头能够看见古筝表演,感到非常亲切,希望她可以带着古筝去更多的国家和城市表演。不仅如此,彭静旋还遇到过许多大合唱的场面,她有一次在街头演奏起了《龙的传人》,很多中国人跟着彭静旋的旋律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有很多中国人熟悉的曲目,他们都会很有默契地跟着古筝唱起来,这种场面非常感人。”

经典的传统曲目不但可以让华人感同身受,也让西方观众体会到古筝的魅力。让彭静旋意想不到的反馈是她在表演《春涧流泉》时,很多观众听完这首曲子之后,与彭静旋交流,他们感叹在这首乐曲中竟然可以听到“鸟语花香”“大自然”。

在现场之外,网友的评论也让彭静旋备受感动。一名网友评论道:“视频很漂亮。但你知道什么更好吗?那就是在评论中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此表示赞赏,我看到的前10条评论都是用完全不同的语言,音乐是如何将人们聚集在了一起,真是太神奇了,因为它没有障碍。”

读完这条评论,彭静旋感叹:“我特别感动。音乐是无国界的,我很自豪可以通过音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让自己有了更多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两“琴”相悦

通过跨界合作

演奏国外音乐来呈现古筝的魅力

为了尽力展示中国古筝的魅力,彭静旋还尝试弹奏了外国流行音乐。

“我认为如果想要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并接受中国传统乐器,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演奏他们的音乐来呈现古筝的魅力。”彭静旋身体力行地实现着这一想法,她利用中国古筝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技巧,通过滑音、颤音、按弦、刮奏、摇指等,去改编国外音乐。

彭静旋想要挑战一次外国人耳熟能详的《Rolling In The Deep(坠入深渊)》,为准备这次表演,邀请了编曲老师做了改编,之后仅是练习便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令人惊喜的是,彭静旋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在国外平台开始收获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古筝。

彭静旋没有停下跨界演奏的脚步。2023年11月,彭静旋邀请法国大提琴家菲利克斯合奏表演《浮光》。“到了后半段,一对中年夫妇跟着音乐跳起了探戈,那天的阳光也恰到好处,整个画面非常浪漫。”

法国大提琴家菲利克斯是彭静旋视频中的常客,他们合奏过《Bad Guy(坏小子)》《Lemon Tree(柠檬树)》等歌曲。“大提琴是低频浓厚的线状乐器,而古筝是高频清亮的点状乐器。这两种乐器是点线结合,放在一起是非常互补的。”彭静旋解释道。除了与大提琴家合奏,彭静旋还尝试与钢琴家、舞蹈家、探戈舞团等艺术表演家合作;在中国传统器乐上,彭静旋还选择加入了二胡、琵琶等器乐,还会配合中国舞蹈、说唱、武术等形式去表演。

彭静旋也曾在街头主动上前寻求合作。2021年夏天,她在法国尼斯遇见一位正在弹钢琴的街头艺术家,彭静旋感到他的造诣很高,于是希望与他合作一次。“上午我问完他之后,下午我就把古筝带了过去,我们在街头即兴合作了一曲,融合得非常好。这种感觉很美妙,以前没有过在这么多人面前即兴合作的经历,这种经历很有趣、很珍贵。”此外,彭静旋在法国还遇到了两位意大利音乐人,尽管语言不通,但是双方一拿出乐器,交流便无障碍。当网友们看到中国古筝可以和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一同合作时,总是评论道:这是两“琴”相悦、“琴筝”意切。

当彭静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之后,各种演出邀约不断。不仅在法国,她还到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国家表演中国古筝。尽管古筝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但是彭静旋还是会克服困难,“带着古筝去旅行”。在一次前往瑞士表演的路上,彭静旋害怕在火车或飞机托运过程中,古筝会被损坏,因此她和伙伴们坐了长达十二三个小时的汽车前往目的地。而在彭静旋看来,尽管路途漫长,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希望带着中国古筝到世界更多的地方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有时,彭静旋的表演会跳脱出准备好的曲目。

彭静旋偶尔会遇到观众上前来点歌。在她的印象中,有两名法国女孩非常喜欢看中国电视剧,于是点了一首《舞姬》。彭静旋看到她们的包包上面都是电视剧的挂饰、扣子等周边,当她们听到熟悉的音乐时,表情异常开心。过后,彭静旋再回头看视频时,感受到了文化输出的力量。

彭静旋还遇到过一名越南女孩过生日,女孩点了一首《芒种》,“这首歌在越南特别火”。“其实,我大概四五年没有弹过这首歌了。因为她过生日,所以我基本上是即兴跟着伴奏弹了下来。非常强的即兴感和互动性,是街头表演的魅力。而且也会有观众来向我推荐曲子,他们会觉得某首歌,很东方,很中国,如果我用古筝来表演,一定会非常好。”

彭静旋也会在中国国内的街头进行古筝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内观众的热情,他们对曲目也更加熟悉。今年元旦,彭静旋在哈尔滨的街头进行表演,弹了一首《恭喜发财》,现场观众的互动性很强。“在法国,观众可能并不熟悉我要弹的曲子,他们是先听到了音乐,然后再去理解曲子。相较之下,咱们国内的观众更多的是对曲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因此我再用古筝去把它二次演奏出来,他们会接收到一些新的不同的感觉。”彭静旋分析道。

彭静旋从未停下音乐交流的脚步,一直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彭静旋希望音乐能够作为桥梁增进中法两国的友谊。“未来,我期待中法两国交流的次数可以越来越频繁、机会越来越多。借这次机会让更多的法国民众更加了解中国,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让两国的情谊更加深厚。”

目前,彭静旋在b站发布了300多个作品,收获2700余万点赞,其中“法国街头,遇见国乐《十面埋伏》”有高达1600万的观看量。

在国外视频网站中,“碰碰”有20个视频均收获了200万以上的播放量,其中,她用古筝演奏国外流行音乐《See You Again(有缘再见)》,更是引得国外网友称赞,获得了1700余万的播放量。

尽管彭静旋在街头表演已经长达六年的时间,但是她仍旧希望可以带着中国古筝到世界更多的地方。她表示,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她都希望用自己所学,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供图/三人行影业

编辑/张严涵

排版/王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号|bqtt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