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在向现代化加速迈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兴农这个目标。在钱家店镇项家村,智慧农业开创了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在这里,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这个杆是一个RTO无线解码器,它可以从远程控制电阀门,一个阀门的控制面积是五十亩地,这样一个出水桩我们就可以控制一百亩地,让它同时灌溉。”中化现代农业(内蒙古)有限公司技术部灌溉工程经理施宁涛说。

安装了电磁阀、水泵、施肥机等现代装备的农田灌溉系统,实现了施肥智能化自动控制,什么时候浇地施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都能一键搞定。不仅如此,这片示范田里的滴灌带也进行了全面更新升级,单个支管铺设长度由之前的五十米增加到三百米。长度的增加不仅减少了支管带总用量,而且滴灌的流量也更加均衡精准。“小流量滴灌的铺设距离非常远,这样我们可以用比较大的电磁阀来控制更大的面积。”施宁涛说。

有这么多的改变是因为今年钱家店镇项家村引入了MAP中化农业农场生产模式,两千五百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示范田采用的正是该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移动首部灌溉系统”,这也是该系统首次在蒙东地区应用。“今年这个项目的整体种植密度是六千七百株,相较传统的种植密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现在我们采用的滴灌带是小流量的0.75L/h的滴灌带,传统滴灌带基本上是2.0L/h到最高是2.7L/h,以前两千五百亩地需要的是十八眼井去满足灌溉需求,现在我们通过移动灌溉,采用八眼井就可以满足两万五百亩的蓄水量。”中化现代农业(内蒙古)有限公司科尔沁服务中心负责人唐宏宇说。

移动灌溉实现精准送水送肥,过去田地灌溉属于一次性补给,但现在示范田里的玉米享受的是点滴式按需补给。两千五百亩地的示范田,每亩地目标产量定位在一千二百千克。“我们现在这个系统主要是以补水为目标,而不是浇水,以前需要水的时候我们去浇水,现在我们是不断地去给它提供它所需的量。”唐宏宇说。

“今年我们钱家店镇通过跟中化集团合作,打造项家村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示范农场,通过跟中化集团合作打造前西村万亩数智农场,通过跟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使用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打造十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组织全镇四十二个村的农机合作社,成立老黄牛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社会化服务和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万亩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钱家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徐枫说。

2024年,科尔沁区春季建设高标准农田18.68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面积二十五万亩。诸多“硬核”科技装备,正在让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简约。对百姓来说,农活正迈入全智能的新时代。(赵丽、特日格乐)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