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甚至发展成了一场运动,在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无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一天,毛泽东到南京军区视察,当时负责接待的是党委第一书记唐亮。在视察的间隙,唐亮向毛泽东汇报整个南京军区学习、研究毛主席著作的情况。

可令人想不到的事,毛泽东听完汇报,却不以为然,说到:“我的那些文章没有什么好学的,如果说值得看一看的,也就是那‘两论'了。”

毛泽东说的“两论”是指什么呢?为什么毛泽东能在唐亮面前毫无掩饰地畅所欲言呢?

军中“老实人”

军中“老实人”

1910年6月,唐亮在湖南浏阳出生。随后1926年初,在16岁的时候参加了浏阳农民赤卫队。1926年7月,攻打长沙的战斗打响。唐亮跟随浏阳工农武装来到长沙支援红三军团,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成为红军的一员。

提起唐亮,凡是接触或者认识他的战友、同事或者朋友对他的评价就是:生活朴实、为人诚实、工作扎实,因此他也有了军中“老实人”的外号。

说起“老实人”的称号,这里有一件事情可以用来佐证。当时军中调查填写个人履历的时候,唐亮每次都是填写“1930年8月参加革命”。有同事提醒他:“你应该从参加赤卫队算起,你是1926年参加赤卫队的,这与1930年之间可相差了四年呢,整整差了一个时代呀!”唐亮听后,嘿嘿一笑:“1930年开始就够了,够了!”可见其是真的“老实”。

在唐亮的思想里,“老实”就是:“思想现实,态度老实,计划切实,措施落实,工作踏实,成绩扎实”,这也是他心中的“实事求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路上,红军中很多人既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又要面对艰难环境带来的身体病痛。不幸的是,唐亮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浑身长满了疱疹。一个个的疱疹大的如黄豆,薄的像蝉翼,看起来非常可怕,让唐亮行走困难。

这一天,红四师十一团政委王平在巡视中见到唐亮,看到他在队伍中艰难地挪动着,就问:“你的马呢?”唐亮回答道:“早就丢了。”

听完,王平当即就命令警卫员拉过来一匹驮机枪的马,让唐亮骑上去。警卫员问到:“首长,机枪怎么办?”王平说道:“给我卸下来。我宁要唐亮一人,也不要机枪十挺。”

由此可见,“老实人”唐亮当时在军中深得倚重。

平等对待士兵

平等对待士兵

1930年底,从政治训练队毕业后不久,唐亮担任了红八军第六师师委秘书,并当选为师委委员。从此以后,唐亮进入了解放军政治工作者的行列,开始了长期的政治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红军建立初期,颁布了一系列军队的制度和规定,其中一条就是“不准打骂士兵”。现在看来这一条是最普通不过的要求了,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一条的贯彻执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当时,很多基层一级的班排长,甚至大部分连长思想都转不过弯来,说:“我连打人的权利都没有了,我还管个啥?我这个连长还干个屁?”

面对这种情况,唐亮领导政治工作小组,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加大了宣传力度,针对不明白有意见的连长单独做思想工作,慢慢地扭转了“随意打骂”的不良习惯和作风,使部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1947年2月17日,一份《关于建立部队士兵委员会的通知》从总政治部发到各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多年的唐亮翻阅后,总是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妥。思索良久后与后来的陈士架将军一起给总政治部回电,建议将“士兵委员会”更改为“革命军人委员会”。

唐亮在回复函中这样写道:

“士兵委员会名义,因易误解士兵对付干部的一种组织,且士兵名词为战士不欢迎,应改为革命军人委员会较好。因干部民主作风未很好养成,且能力经验较差,我们部队中俘虏成分太多,觉悟程度仍有限,又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故对其具体权利,开始须稍约束,加强民主教育,视上述情况改变,逐渐放手。”

在唐亮的坚持和沟通下,到了1948年下半年,总政治部听取了唐亮的意见,在发布的《关于革命军人委员会(即战委会)条例草案》中,将“士兵委员会”一律改称为“革命军人委员会”。

响亮的战斗口号

响亮的战斗口号

从事政治工作多年以后,唐亮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提战斗口号。他认为,“战斗口号”要干脆有力,郎朗上口,一是用来表示打什么仗,不能糊里糊涂的不知道;二是一个好的口号,可以鼓舞士气打击敌人。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当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的唐亮亲自起草了《关于攻济打援的政治动员令》,一条后来闻名全军的战斗口号在此时也诞生了,那就是:“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朗朗上口而且押韵的口号在济南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简单的口号中包含了“攻打地点、攻打目标”,简单明了却又让人格外振奋。当时参战的主力部队、地方民兵和支前民众在口号的号召下,战斗力大大增强。果然,济南战役结束后活捉了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

不近人情的外甥

不近人情的外甥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堑,胜利解放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解放后,唐亮任市委第一副书记,住进了宁夏路上的一处独立院落。这个院子原来是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住过的地方。

由于南京之战结束之快出乎国民党将领的意料,所以于右任根本来不及转移屋内的字画古董,只好舍弃而去。唐亮入住时,看到满屋子的墨宝,下令家人和工作人员不准乱翻乱动屋里的一纸一笔,然后让人全部整理登记,上交给南京市政府。

唐亮有个二舅,一直在全国各地做着小买卖。抗日战争期间,他听说唐亮升任山东滨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于是从河南南乐干了过来,让唐亮给安排个职位做做。

唐亮见到二舅来了,非常高兴,说:

“现在全国都在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部队正在装卸粮食,极缺人手,你就先干几天再说吧”

本以为能安排个官当当,哪里想到却是要下苦力,二舅非常不高兴,勉勉强强扛了一天麻袋,找了个理由就撤了。

后来全国解放以后,二舅听说唐亮居然成了南京市委书记,于是又来找唐亮想讨份政府里的官差。

唐亮问二舅:“你想干什么工作?”二舅说:“我要参军。”

“你都四十多岁了,身体条件限制,怎么能当兵呢?”

“我当兵不行,当个官总可以吧?”

“你看你既没有专长,又没有什么突出贡献,能当什么官呢?”

“你先安排给我个团长干干吧,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唐亮听完二舅的这一番话,丝毫没有给对方留情面,当即下了逐客令。

上书中央要求取消代表提名

上书中央要求取消代表提名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计划在北京召开,唐亮被选为“八大”代表,并被提名为中委、候补中委。接到通知后,唐亮深深感到不安,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匹配一个中委的要求,于是给中央上书,要求取消自己的提名。这件事后来传出来以后,听到的人都为唐亮竖起了大拇指。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

1959年秋天的某一日,唐亮在南京军区礼堂做报告,下面坐着的听众都是来自军区直属队的新提拔干部。

在报告中,唐亮拿“孙叔敖任楚国宰相时某老者的赠言:位愈高而意愈下,官越大而心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作为例子,要求新提拔的干部要起码做到四条:一不贪污,二不腐化,三不抗上,四不压下。数十年后,当时听讲座的人们对这段讲话仍记忆犹新。

后来到了六十年代,毛泽东到南京军区视察时,对唐亮说:“我的文章有两论:《矛盾论》和《实践论》值得一看。”

唐亮任南京军区政委的时候,曾经给家里人立了三条家规,分别是:

(1) 他在家里的书房兼办公室,家属和子女不得入内;
(2) 他的文件、资料,家属和子女不得翻看;
(3) 他的工作情况和与其他首长的人事关系,家属和子女不得打听。

从这三条家规中可以看出,唐亮对自我的要求特别高。其夫人张锐后来有一次去南京军区总医院看病,有医务人员不认识她,看见她穿的衣服俭朴,以为是农村来的妇女,所以态度很是不好,背后还叫她“乡巴佬”。

张锐回家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唐亮,没想到唐亮却笑哈哈地说:“乡巴佬好呀!没有乡巴佬,哪里有我们吃的穿的呢?”

1986年11月20日,唐亮病逝于北京,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