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在迎仙宫休养的武则天被一阵喧闹声惊醒,直觉告诉武则天,宫外一定有大事发生,于是她当即命张易之兄弟出宫查看,结果这两兄弟一出宫门便身首异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人串通禁军将领发动“神龙政变”,强行逼迫武则天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其实此时武则天已经82岁高龄,并且已经因重病卧床不起,面对张柬之等人的逼迫,武则天根本没有能力挣扎。

结果武则天提前传位给太子李显,自己则被迁往上阳宫居住,在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雀跃,个个喜形于色,庆祝天下社稷终于重归李氏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此时,一位大臣却难抑悲伤哭泣起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哭声显得那么突兀,这位大煞风景的大臣就是大唐著名的“救时宰相”姚崇。

武则天对继承人的艰难选择

公元698年,已经75岁的武则天为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头疼不已,虽然摆在她面前的选择有很多,比如侄子武三思、女儿太平公主以及儿子李显和李旦,但她始终没能下定决心立谁为储君,朝堂上为此事也争论不休。

其实武则天心中很清楚,自从她当上女皇后,朝堂上绝大多数臣子都对她这个女子篡夺李唐皇位不满,虽然她屡次对拥李势力大开杀戒,但收效甚微,她明白李唐统治深入人心,杀是杀不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武则天已经75岁,她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身后事,比如说香火祭祀问题。原本武则天还想立武三思为太子,但狄仁杰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打消了武则天这个念头,狄仁杰是这样说的:“从来没听说过有侄子会将姑母配享宗庙。”

狄仁杰的话点醒了武则天,再加上来自朝堂上拥护李唐势力的压力,武则天最终还是决定将皇位还给李家,遂将李显立为太子。

在解决继承人的问题之后,武则天彻底放飞自我,开始恣意享受人生。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整日在后宫中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饮宴取乐,甚至于“淫蛊显行,无复羞畏”,后来武则天为掩盖丑闻,还命人宣传张易之兄弟到宫中是撰写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极受武则天的宠爱,张氏兄弟成为朝臣争相攀附的对象,甚至连武氏族人见了他们都要摆着笑脸牵马递鞭,皇子李显、李旦也主动请求武则天封张昌宗为王,由此可见张氏兄弟此时的权势有多么大。

武则天退位,姚崇哭武皇

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已经卧床不起,张氏兄弟侍奉左右不让任何人靠近,朝臣们因见不到武则天而感到十分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宰相张柬之等五人秘密谋划铲除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

张柬之等人的这次行动便是著名的“神龙政变”,在这场行动中,虽然张氏兄弟被铲除,武则天也将皇位传给了李显,但也留下了隐患,那就是没有斩草除根,彻底消灭武氏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西汉周勃、陈平等人平定“诸吕之乱”时可是将吕家铲除得一干二净,吕氏上下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处死,而张柬之等人在行动成功之后却没有对武氏斩草除根,这也直接导致日后他们悲惨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在武则天选择退位,将皇位让给李显,所有人都欢呼庆祝时,姚崇却一个人哭哭啼啼地抹眼泪,宰相张柬之见姚崇此举大为不解,他对姚崇说:“今天这日子哪能哭泣!你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

姚崇当着群臣的面,一边哭一边说:“我参与张柬之等人的行动,为国诛杀凶逆是尽臣子本分,而今日哭泣则是顾念与武皇君臣一场,这是人臣应该有的节操,即使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一看姚崇的话似乎有些不知好歹,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意,一方面,姚崇是在向新帝李显示好,表明他是个有气节的忠臣;另一方面则是向武三思传话,我姚崇只是想铲除张氏兄弟,将你姑母武则天拉下皇位、断你皇帝美梦的可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