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7日 多云 气温23~31℃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6月13日,全省公路桥梁规范化管养现场调研暨迎国评工作部署会在我市召开,咸宁就如何做好桥梁养护管理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市。桥之于咸宁,犹如彩虹落人间,畅通着香城泉都的“血脉”,撑起了咸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更成就了她“千桥之乡”的美誉。

长虹卧波,小桥流水。从古代的小桥,到今天的跨江跨湖大桥,桥梁不仅见证着咸宁社会的变迁,也连通着咸宁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桥梁安全有保障,市民出行更放心。”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平表示,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桥梁管养咸宁模式,筑牢安全防线,为群众出行架起“安心桥”。

压实责任,多措并举

桥梁安全“有人管”

目前,我市建成普通公路桥梁2120座,串联起规模最大的交通路网体系,撑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桥梁安全,事关公路交通安全畅通,事关社会平安稳定,为让每一座桥梁“有人管”,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多措并举将责任层层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方责任”共管,防止责任缺位。建立分级负责管理制度,由县级公路部门承担管养责任,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市公路局履行指导督办责任,市县两级、三方各领其责、各尽其责。

“两支队伍”共治,防止能力缺位。建立桥隧养护工程师定期培训制度,为市县两级桥隧养护队伍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撑,每年定期分析总结,做到桥梁管养心中有数。

“三位一体”共查,防止监管缺位。在落实县市区常态化检查机制基础上,落实市本级定期检查机制,每季度评价1个县市区4座桥梁(隧道)的十项制度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建立市县两级挂牌督办制度,避免“风险”变成“隐患”。

加大投入,履职尽责

桥梁病害“及时养”

6月11日,崇阳县交通运输局开启针对天城地区跨隽水河大型城市桥梁的“健康诊断”,以获取桥梁的实时健康数据,为后期及时制定养护维修方案提供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全市桥梁病害“及时养”,全市交通运输部门从“三抓”着手切实履职尽责。

抓日常,做到花小钱办大事。根据桥梁检查中发现的桥面铺装裂缝、伸缩缝损坏、梁体裂缝、锥坡垮塌、基础冲刷等病害,制订养护维修方案并及时处治。

抓改造,推进分级分类养护。根据每年桥梁定期检测报告,分类采取不同的养护管理措施,确保桥梁运行安全。目前仅剩1座四类桥正在推进拆除重建,年底将全面消除国省道四、五类危桥。

抓存量,大力提升优良桥梁比重。以三年消危行动为契机,强力推进三年消危行动落地见效,有力促进普通国省道桥梁安全形势的持续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3年底,全市405座国省道桥梁中,一二类桥梁占比97%;1715座农村公路桥梁中,一二三类桥梁占比96.7%。

精细管理,提升品质

桥域环境“共创造”

6月13日傍晚,热浪渐退,S360大向线大洲湖大桥桥墩下逐渐热闹起来,市民三五成群,或散步、或骑行、或静坐,尽享悠闲时光。

市民侯女士说:“我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环境很好,玩得开心。”

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做好三篇文章,用精细化管理提升桥梁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善桥梁管理,做好“动态”文章。全市普通国省道405座桥梁均设立了桥梁管理信息牌,管理单位、养护单位、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单位、监管单位一目了然。按照“一桥(隧)一档”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为桥梁管养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预防养护,做好“靓化”文章。每年推进各县市区选择2-3座桥梁开展预防性养护,截至目前已完成80多座桥梁预防性养护,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占全市国省道桥梁总数20%以上,桥梁耐久水平和外观形象大幅提升。

抓好综合整治,做好“美化”文章。通过“拆、整、治”整治桥域空间:对桥梁保护区范围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进行拆除清理,对桥域空间进行整治,疏通河道、清理堆土,美化桥域空间环境,建立桥梁保护长效机制,加大桥梁保护宣传力度,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将城区、镇区周边桥域空间进行景观打造,部分桥梁已成为当地景点。

漫步咸宁城乡,一座座或古老、或现代的桥梁,在全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尽心尽责下,成为一座座放心桥、安心桥、民心桥,缝合历史记忆、展现今日变迁、勾勒未来蓝图。

本报记者:张敏 通讯员:吴冲 毕璠

编辑:周萱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