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盎然,初荷浮翠,淅川县大石桥那水乡·水上青荷民宿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四海宾朋纷至沓来,山水相依的村落景区成为拉动区域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布局,淅川县立足生态禀赋,将兼具审美情趣与艺术品位的创意设计融入景区打造,着力构筑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消费新场景,有效激发情绪消费,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好了乡村特色牌,走出振兴的幸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乡·水上青荷民宿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图为6月15日,游客在水岸边拍照打卡。

讲好山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水而建的特色高端民宿让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就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在游客反馈中,“世外桃源”是最具共鸣的在地感受。临水而居极目远眺,山温水软,烟波萦绕,飞鸟翔集,村落错落,意蕴悠远的场景中,处处体现着生活美学。

视觉的冲击震撼人心,来自郑州的游客张琪由衷称赞:“挣脱尘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静享清幽彻底放空,很治愈,这是生活最理想的模样。”荷塘中若隐若现的扁舟,露台上随风飞舞的轻纱,水畔灿若云霞的夏花,游客们随手一拍,每一帧都具有梦幻感,生活美学赋予这里与众不同的吸引力,也让其成为网络流量的热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泊、沙滩、绿荫浑然天成,生态美如画。

从卖风景到卖情绪,说起对村落景区的打造,那水乡·水上青荷民宿总设计师兼投资人杨凯娓娓道来:“我们是带着情怀来讲好这篇山水故事的。”初识南阳淅川,是因为“同饮一江水”,感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精神,饮水思源的杨凯和北京龙之界公司的同事们多次实地考察。

这片风景,让团队成员坚定了投资兴业的信心与决心,5780亩的大石桥湿地修复示范区内风光旖旎、四季如诗,春花吐蕊、夏日映荷、秋色尽染、冬苇婆娑。黑鹳、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珍稀鸟类栖居于此,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积极构建湿地治理体系,打造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北京龙之界公司以村企合作共建模式,倾力打造“那水乡”品牌,面向区域、贴近行业、融入产业,以自然湿地为背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为根本,以水系为主线、村庄为核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元素,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盘活沉睡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具一格的星空房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凝练乡愁,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细分客群,优化产品供给,给予游客更多情绪价值,引发更多共情与共鸣。”从设计到建设,杨凯秉持初心,坚持运营前置规划体系,找准布局支撑点、市场需求点、业态融合点,通过打造水上青荷研学区、亲子农场游乐区、特色高端民宿区等,做优村落景区,形成产业示范与带动商业模式,增加集体收益,带领群众增收。

落笔山水间,美景绘新篇。炎炎夏日,划一叶扁舟,隐逸进深深浅浅的荷花深处,感受独属的清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诗情令人沉醉。风格迥异的特色民宿备受游客喜爱。以市民休闲、探索自然、户外研学为主的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精准对接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来自内蒙古、西安、洛阳等地的旅游团相继签约,首批千余名学生将奔赴而来参加夏令营。徜徉于那水、那山、那人家,水源地的故事在一次次走进中,被更多人传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中骑行,一路欢声笑语。

通过改造,那些长期闲置的农村自建房被盘活利用,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特色民宿,沉睡的资产变成增收的活水。81岁的村民冉张存作为首批受益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过去,我们这里缺产业,就业难、致富难,现在依托文旅产业有了多重收益,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项目采取“三金两收益”(三金:股金、薪金、佣金,运营收益、资产收益)模式,为农民带来多方收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做大全域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天一色,游客乐享“水上时光”。

一步一景皆是画,共绘新篇向未来。这些风景里,藏着许多人的精神原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匠心独运,韵味独特,留住了美丽乡愁,引来游人如织。随着“那水乡”品牌效应逐步释放,融合生态地标、网红打卡地、美学消费生活圈、休闲游憩空间的大石桥村落景区进一步发挥产业联动效应,推动文旅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文旅与体育、农业、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互融,乡村产业链获得重构的机遇。

中国荷花协会理事、2024年成都世博会国际竞赛荷花专项赛事专家组组长陶麟签约入驻,着力打造“荷花农场”。“鸟淘淘”文创产品设计正在进行。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文旅团队、人才不断集聚,融合互促,推进乡村旅游串点成线、以线扩面,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向新向好。

践行“两山”理论,实现水清民富,淅川县强化顶层设计,以“那水乡”单点突破,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充分挖掘丰富的山水资源,采用“林长+活绿”模式,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盘活村集体闲置公房、农房资源,培育了仓房镇磊山村、上集镇关帝村、马蹬镇石桥村等36个乡村旅游村,打造了全域、全时、全场景、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形成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带动500余名群众就业,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