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如“写真新世纪”、“1-wall”等一些日本以往著名的纯摄影奖纷纷停办,但日本的许多机构依然在支持年轻摄影师的创作。京都国际摄影奖就是其中之一。

京都国际摄影奖(KG+SELECT)是每年京都国际摄影节(KyotoGraphie)的独立项目,始于2013年,如今已经成为了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亚洲重要国际摄影活动。2024年5月,艺评人在游览京都摄影节的时候注意到了京都国际摄影奖中的年轻力量。他从现场的两个展览出发,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已经走过12个年头的摄影奖在当下的作用——它依然在思考摄影在多元的表现媒介环境下的作用,以及摄影与社会、摄影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G+的标识代表与京都国际摄影奖相关的项目。林叶 图

最近十余年来,日本摄影领域中像写真新世纪、1-wall等面向纯摄影创作的重要摄影奖项都相继停办。在摄影文化极其兴盛的日本出现这样的趋势,似乎预示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在单一表现媒介范畴内的可能性正逐渐走向式微。这也促使创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摄影在多元的表现媒介环境下的作用,以及摄影与社会、摄影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不过,即便如此,日本依然有许多摄影机构组织创立新的摄影奖项,发现、培养和支持那些愿意探索摄影表现的可能性的年轻摄影家。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大概就是京都国际摄影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感觉自己像条鱼》展览现场。图片由京都国际摄影奖提供

2023年,印度摄影家贾辛格·纳格斯瓦兰(Jaisingh Nageswaran)凭借作品《度假村》(THE LODGE)获得该年度最优秀奖,他每年前往印度小镇维鲁普拉姆,拍下参加盛会的恋人、变性人、变装群体和好奇的围观者。京都摄影奖为获奖者提供次年在京都摄影节上举办展览的机会。今年,纳格斯瓦兰在由安藤忠雄设计的TIME'S中举办了个展《我感觉自己像条鱼》(I Feel Like a Fish)。在这个展览中,他用鱼缸比喻印度的种姓制,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部分印度人都像是生活在鱼缸中的鱼一样,被种姓制这种隐形但却对社会生活造成巨大障碍的制度所困,无法摆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纳格斯瓦兰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来自泰米尔纳德邦的巴迪帕蒂·马杜赖。父母都是劳动阶级,他天生有阅读障碍,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祖母的教育。他的作品主要记录弱势群体和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纳格斯瓦兰的祖母出生在泰米尔纳德邦一个小村庄的贱民家庭。身为达利特人,他们是印度种姓制度中地位最低的人,被称为 “不可接触 ”种姓,他们面临歧视、排斥和暴力。因此,她搬到了瓦迪帕蒂,建立了一所小学,让没有学校的达利特人也能上学。她创造了纳格什瓦兰家的第一个奇迹。纳格斯瓦兰就是在那里接受的教育,长大之后,他离开村庄,前往城市,成为摄影师。但一次突如其来的重病让他失去了所有的积蓄,又因新冠疫情再次回到故乡。在那里,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不想失去的就是家人和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自系列《我感觉自己像条鱼》。贾辛格·纳格斯瓦兰作品

于是他用红色的砖头重新构建了整个展览空间,他拍摄的印度低种姓族群的日常生活的照片则排列在砖墙上不同颜色的展板上,构建出当地人的生活情境。当观众进入展厅,便仿佛身处印度村落,仿佛自己就在这些人的身边走动,倾听着他们的心声,似乎大家也和他们一样成为了鱼缸中的鱼,感受到笼罩在这些人身上种姓制所造成的巨大的苦难与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感觉自己像条鱼》展览现场。图片由京都国际摄影奖提供

2024年KG+SELECT入围的十位摄影家的展览是在堀川御池画廊展出。仅就本次入选者的情况就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个摄影奖项的国际性与开放性。除了四位日本摄影家外,其他几位分别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印度以及哥伦比亚。其中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摄影家刘星佑凭借作品《地址不再有效》获得本年度的最优秀奖。

始终对社会性别、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保持强烈关注的刘星佑身上有着多元身份,既是一名摄影家,也是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还是“走路草农/园艺”的创办者,同时他还有一个让他的父母难以接受的身份,那就是同性恋者。在《地址不再有效》这个作品中拍摄父亲母亲的照片从2011年正式发表之后,一直持续创作至今。他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创作,他与父母一起从故乡甲仙出发,寻访自家祖先的故乡,遍布台湾高雄、台北、金门、中国大陆等地,他让父亲身着婚纱,母亲身着西装,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拍摄。不仅如此,刘星佑还将日伪统治时期的“户口簿”上的姓名、住址、出生日期、居民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抄写、绘制在照片上,以此作为寄给祖先的结婚请柬,借此来告知祖先同性婚姻在台湾地区已经合法化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址不再有效》系列之一。刘星佑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址不再有效》系列之一。刘星佑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址不再有效》系列之一。刘星佑作品

这个作品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追求亲人的认同与谅解,而随着作品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而转向了与家人的陪伴和参与。可以说,这些作品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社会性别问题,将他自己以及观众都带向了更为深远的层面,例如,父母着装上的对调非常直接地让人产生视觉上的冲突与刺激,激发大家对内在于自身文化记忆深处的性别意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婚姻、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的反思。显而易见,社会性别问题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性别关系上的问题,与整个社会制度、民间习俗、观念认知都有着非常复杂的深层联系。不仅需要当事人在现存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主张之间达成重叠共识,还需要整个社会都有效地参与,达成共识的领域。可以说,刘星佑的作品所要促发的就是让观众经由自己的作品形成对性别意识的全新理解,进而共同构建一个共识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地址不再有效》现场。图片由京都国际摄影奖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地址不再有效》现场。林叶 图

KG+京都国际摄影奖始于2013年,由京都国际摄影节创始人法国摄影家露西尔•丽博芝(Lucille Reyboz)和日本灯光、舞台设计师仲西祐介(Yusuke Nakanishi)一起创办。最初是作为京都国际摄影节的卫星项目而设立,相关展览活动于摄影节期间同期举行,是一个面向全世界摄影创作者公开招募的公共艺术奖项。并在京都国际摄影节期间,为参展艺术家提供与国内外策展人、画廊主见面交流的机会。时至今日,这个摄影奖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成为了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亚洲重要国际摄影活动。并且从2019年开始,京都国际摄影奖的组织机构也发生转变,从京都国际摄影节独立出来,成为由KG+SELECT、KG+SPECIAL、KG+组成的平行项目。其中KG+SPECIAL是由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组织和共同组织的展览,是一系列将艺术作品、观众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展览。而KG+则是由遍布京都市内的一百多个展览构成,这些展览是不同机构组织结合京都国际摄影节举办时间在美术馆、咖啡馆、寺庙、神社以及户外设施等各种场所中举办的,KG+则是利用带有KG+标志的黄色旗帜将这些展览串联起来,观众只要通过KG+的导览地图就可以按图索骥地前往各个展场欣赏作品。这样便有机地将社区、游客和艺术品联系在一起,创造新的发现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有KG+标志的黄色旗帜串联起京都市内的展场。林叶 图

京都国际摄影奖则相应地转型成为KG+SELECT。每年从世界各地的参赛作品中选出十位艺术家,为他们提供20平米左右、条件合适的展示空间、20万日元的制作费用支持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2024年的评委团除了创办者露西尔·丽博芝与中西佑介外,还邀请到了巴黎欧洲摄影美术馆(MEP)艺术总监Clothilde Morette、ZUM摄影杂志主编Thyago Nogueira以及日本策展人高桥朗担任评委,根据入选艺术家的作品内容、主题观念以及展览呈现进行全面的评估,选出一名最优秀获得者及其他奖项的获奖者。最优秀奖获奖者能够获得在下一年度京都国际摄影节上举办展览的机会,并会获得最高50万日元的展览制作费用,以及相关的场地使用费用。

与日本既有的大多数摄影奖项不同,京都国际摄影奖不仅在招募章程上面向国际,而且在实际的操作执行上也同样是与国际接轨。十余年来,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摄影创作者投稿参加,并入选获得参展机会,也有多名外国摄影家获得最优秀奖。鉴于当下纯摄影奖项纷纷停办的现状,对于当下缺少发表机会的中国年轻摄影家而言,京都国际摄影奖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