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终于能君临天下、称孤道寡了,因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死对头项羽在乌江自尽了。多年以来,项羽一直是压在刘邦心头的一座大山,鸿门宴险境、父、妻遭俘以及彭城之败等等都是拜项羽所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项羽已经死了,刘邦依旧不放心,于是他厚葬项羽并大肆封赏项羽旧部,比如项伯、季布等等,刘邦此举明显是为了千金买马骨,告诉那些四处躲藏的项羽旧部:我刘邦很大度,不会为难你们,赶紧出来为我效力!

刘邦这招的效果很好,很快就有一位名叫丁固的项羽旧部赶来求见,刘邦听闻此人姓名,眉头不禁一皱,因为丁固这人算是自己救命恩人,但刘邦在深思熟虑过后,却直接命人将丁固绑起来带到军营中游行示众,随后更是直接砍了丁固的脑袋。

刘邦为何要如此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彭城之战,刘邦险些身死

刘邦能当上皇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知人善任,不管是贪财的陈平,还是默默无闻的韩信,刘邦都敢大胆使用,在建立汉朝封赏群臣时,刘邦更是将自己的成功之道归结于能用张良、萧何以及韩信等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刘邦相比,项羽显然逊色的多,陈平就曾评价项羽任人唯亲,只信任本族和妻族子弟,外姓将领不管有多大才能,项羽也不敢大胆任用,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项羽才会在楚汉争霸中落败。

公元前205年,项羽正领兵征讨反叛的齐王田荣,结果刘邦趁着项羽老巢彭城空虚之际,率领五国联军伐楚,项羽不在,刘邦率领的联军连战连捷,很快便攻破彭城,胜利来得如此简单让刘邦有些飘飘然,整日沉溺于酒色当中。

项羽在前线得知老家被掏了,当即率领三万精骑回援彭城,谁知刘邦数十万联军如纸糊一般,被项羽几万骑兵打得落荒而逃,很快就攻打到彭城附近。

刘邦没想到项羽能那么快赶到,仓促组织守军反击,结果一战便被项羽打残,刘邦只能领着数十骑狼狈逃走,在逃跑过程中,刘邦为了摆脱楚军骑兵追赶,数次将儿子、女儿踢下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刘备为了活命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可驾车的夏侯婴却不忍心抛弃两个孩子,于是每次都在刘邦将孩子踢下车后,将两个孩子抱回到车上,刘邦对此十分愤怒,甚至还想杀了夏侯婴。

可刘邦身边只有夏侯婴这一个信得过的车夫,刘邦也只能忍着怒气。

刘邦求饶,丁固放其离开

其实,在彭城之战后,丁固也是追击刘邦的楚军将领并且还将刘邦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他想捉拿刘邦,那刘邦根本不可能逃走,正当丁固准备下令活捉刘邦时,刘邦却说了一句令人意想不的话。

刘邦看着丁固说:“两贤岂相厄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两个都如此优秀,为何非要互相为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不愧是混混出身,这样不要脸皮的话都能出口,其实说白了,刘邦这是怂了,他这是在求饶,希望丁固能放他一条生路。谁曾想,丁固还真被刘邦的话打动,竟然就这样放走了刘邦。

丁固难道不知道活捉刘邦是多大的功劳吗?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丁固也是在刘邦身上押注,当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很多势力都在冷眼旁观,待天下局势明朗后再决定投靠哪方,丁固放走刘邦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项羽是出了名的任人唯亲,即便丁固将刘邦绑回去,也不会获得什么实质性封赏,还不如放走刘邦,于是刘邦就这样侥幸逃过一劫。

当然,刘邦求饶过程绝不会如此简单,以刘邦的性格不难推断,他向丁固求饶时定然将姿态放得极低,甚至是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试图唤起丁固的怜悯之心,放自己一条生路。